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肺部手术已成为肺部肿瘤手术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术中超声可对肺小结节的位置与良恶性进行判定,既弥补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术中无法对病灶进行触摸的不足,又为其病理性质的判定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1)达芬奇系统术中超声肺小结节定位的有效性与适用范围;(2)通过术中超声判定肺小结节良恶性的有效性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普胸外机器人肺部结节手术患者,随机等比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中超声探查的方法进行结节定位及定性;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依靠术者经验并结合胸部CT特征判定结节的解剖位置与病理性质。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确认实验组超声操作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比较超声定位与经验性定位的成功率,分析病灶大小、深度、密度等特征对超声定位成功与否的影响,初步界定术中超声的适用范围;比较超声定性与经验性定性对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及对良性病灶的特异度,并分析病灶的哪些超声特征能够提示其病理性质。根据术中超声的学习曲线,分析外科医生独立操作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20例,其中女性7例,占35.0%;患者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59岁。对照组21例,其中女性11例,占52.4%;患者年龄22~80岁,中位年龄5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P=0.690)及性别(P=0.2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时间89分钟,术中出血20 ml,术后引流3天,术后住院4天,1例出现术后乳糜胸;对照组手术时间104分钟,术中出血50 ml,术后引流4天,术后住院7天,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P=0.197)、引流时间(P=0.339)、住院时间(P=0.060)、术后并发症(P=0.48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8)。这表明术中超声并未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好。超声对深度2 cm以上结节定位均未成功,而深度2 cm以内结节的定位成功率93.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9%(P=0.047)。这表明受病灶深度影响,超声定位适用于深度2 cm以内病灶。超声定性的灵敏度100%,特异度80.0%,总准确度93.3%;对照组经验性定性的灵敏度84.2%,特异度57.1%,总准确度76.9%。超声定位与经验性定位的灵敏度(P=0.532)及特异度(P=0.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一定的趋势。病灶的回声高低(P=0.020)、回声均匀与否(P=0.020)及边界清晰与否(P=0.043)对其病理性质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肺部手术术中超声能够对深度2 cm以内的小结节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定位成功率93.8%。术中超声还可通过结节的回声高低、回声是否均匀以及边界是否清晰对其良恶性进行更精准的判定,定性准确度93.3%。术中超声技术不失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肺部结节定位及定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