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种肿瘤细胞中线粒体D-环已成为多态性研究热点,但与恶性淋巴瘤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实验通过研究线粒体D-环(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探究其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病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01年1月和2004年1月之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省四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河北省内133名汉族NHL患者血液样本,同时也收集了河北省内159名汉族健康人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所有病人临床资料相对完善。2应用GENMED全血线粒体DNA萃取试剂盒提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及健康人的线粒体DNA,提取后将其置于-80℃恒温冰箱中保存备用。3PCR扩增线粒体D-loop区目的基因,上游引物为5’-CCCCATGCTTACAAGCAAGT-3’(核苷酸16190–16209位点),下游引物为5’-GCTTTGAGGAGGTAAGCTAC-3’(核苷酸602–583位点),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为982-bp,PCR的具体参数参照PCR预混试剂盒说明,将PCR产物纯化测序,测序使用美国ABIPRISM Genetic Analyzer3100序列分析仪,同一标本采用双向重复测序,随后检测血标本线粒体DNA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4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计算其10年生存率,同时分析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参照基因数据库AC000021号数据,从已经完成的NHL患者线粒体D-Loop区的982bp序列中找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不同SNPs位点与患者10年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5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对SNP位点显示频率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出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并以相对危险度和95%可信区间(95%CI)来表示。所有数据结果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随访的133例患者中(54例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41例T细胞淋巴瘤、38个其他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共计91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具有10年随访数据,其中32个诊断为DLBCL,33个TCL和26个其他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2在NHL组和对照组的长为982bp线粒体D环区中共发现14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有26个SNPs,其等位基因频率>5%,可用来分析罹患肿瘤风险。3应用χ2检验在对单个SNPs进行分析时,在NHL患者中发现73A/G,263A/G和315C/Cinsert这三个多态性位点P值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00A/G多态位点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P值<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6362C/T和249Del/A P值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对不同的性别及年龄(以60岁为界)NH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的疾病分期及IPI评分NH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所找出的26个SNPs位点,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发现146C/T、309Cinsert/C、315Cinsert/C、199C/T、16304C/T多肽位点与NHL的生存期有关。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这些核苷酸位点及临床特征与NHL患者10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发现16304C/T位点是NHL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子,基型为16304C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存长度明显短于基因型为16304T的患者(OR0.513;95%CI0.266-0.989;P=0.046)。结论:1线粒体DNAD-loop区是一个高度多态性区域。273A/G、263A/G、315C/Cinsert多态位点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病风险相关,携带73G、263G、315Cinsert等位基因可增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3200A/G多肽位点特别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风险相关,携带200G等位基因可增加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风险。416362C/T和249Del/A多态位点与T细胞淋巴瘤的患病风险相关,携带16362T和249A等位基因可增加患T细胞淋巴瘤的风险。5146C/T、309Cinsert/C、315Cinsert/C、199C/T、16304C/T多肽位点及疾病分期、IPI评分与NHL患者10年生存率相关。16304位点可作为NHL患者预后独立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