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及其改土效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首先从景观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角度论述了坡耕地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再以坡耕地、退耕地和有林地的植被群落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基础,探讨了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植被恢复的特点及其改土效应。结果表明: 1.坡耕地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森林景观的退化,它属于退化生态系统的范畴。其退化主要表现在森林景观破碎化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系统结构简单化及功能衰退,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2.植被恢复伴随着退化森林景观的恢复;植物群落由简单到复杂;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大,物种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群落演替的大致方向是:1年生草本→乔木+多年生草本→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自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增强。 3.植被恢复的改土效应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容重:土壤容重在短期(3年)内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和植被恢复模式。具体表现有增大、减小和基本不变三种。容重在中长期(>15年)的变化主要决定于林分郁闭后林下活地被物的丰富程度。具体表现有降低和升高两种,即退耕还林后,林下始终保持丰富的活地被物,容重会降低,否则会升高。 (2)土壤孔隙和水分:退耕还林后,土壤孔隙的数量、组成及土壤水分特征均发生明显变化。土壤质地和植被恢复模式的不同,使这种变化很复杂。在短期内,石砾化严重,质地轻的土壤总孔隙、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均显著提高,土壤持蓄水能力增强;而质地重的土壤总孔隙、非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均有所下降,土壤持蓄水能力下降。在较长时期内土壤总孔隙增大,非毛管孔隙依林下植被的发育情况而异:林下植被始终丰富的,则增多;否则,减少。退耕还林后经过一定时期,最大持水量和最大贮水量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农耕地水平,毛管贮水量显著高于农耕地水平,土壤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分功能增强。 (3)土壤养分:在退耕还林初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速效N、P、K明显下降;随着植被群落的恢复速效N能较快地恢复和提高,而有效P和速效K则需经过一个较长的下降过程后,才能逐渐得到恢复和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在退耕还林后略有下降,但趋势不明显。 (4)水土保持机制:退耕还林初期(3年),耕作侵蚀停止和植被群落恢复是降低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因素和机制。在一些情况下,该期土壤本身的蓄水保水能力较坡耕地有所降低。土壤本身在防治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会随着植被群落的发育而逐渐增强,因此从长期来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本身在水土流失防治和水源涵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从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来说,目前四川省主要发展的生态林、经济林、竹林、工业原料林和林草模式均能起到良好的恢复森林景观,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但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其植被恢复的特点,植被群落结构和相应的生态、经济效益的大小和人们关注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以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为视角考察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近三十年间"民国时期"社会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共产党新闻宣传的五次明显转折。研
本文是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之间关系所作的实证研究。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在引言部分,主要是提出了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问题
本文试图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以及投资风格作以理论上——更重要的是实际现状上的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基金投资策略制定与执行的因素、基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为一重要产层,已经开发了十余年,目前需要对其进行精细描述。论文在学科前沿研究和工区需要解决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依靠油藏地质模型和油藏动态分析,来建立
秦观的词因其细腻、婉媚的风格成为历代评论家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他的诗歌则少有人注意,即使偶有论说也摆脱不了“女郎诗”的评价。实际上,秦观诗文在北宋时期颇负盛名,尤其是秦诗
为了探讨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的最适条件,本文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
北京市目前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行业,是以高新技术引领首都经济发展的IT行业。IT行业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而IT行业从业人员更是竞争的焦点。因此调查了解北京市IT行业
本文首先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内涵、历史考察、委托代理关系、内部分权制衡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等方面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法理分析。然后立足于我国现状,着重分析了
全景图像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被运用于机器人视觉和全景成像系统等应用中,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全景图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讨论现有的全景图象实现技术的基础上
实践已证明,重组是企业进行资产扩张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之一。这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也是各类企业利用市场经济条件谋取自身发展和获得高额利润的客观需要。 在我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