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进化包括渐进式的或不连续的方式,而同一领域地理种群的趋同进化是否以基因的趋同变异为基础?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产物,种群的特性是通过表现型来表达的。本研究以广布种——雉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种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表现型——环境——基因型"之间的互作关系为核心,研究雉鸡不同地理种群的表型变异、遗传分化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探讨(1)雉鸡表型变异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2)环境因子对雉鸡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3)雉鸡不同地理种群表型变异规律和遗传分化模式。第一部分:采取传统的形态研究方法,获得我国雉鸡17个亚种41个地理种群359号个体8个表型性状指标,其中雄性258个,雌性101个。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K-S test结果发现雄性8个表型性状中体长、尾长、嘴峰、嘴裂、跗蹠、中爪等6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P>0.05);而雌性雉鸡的8个表型性状除体长和尾长不符合正态分布外,其余6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P>0.05)。结合环境因子(包括3项地理因子和6项气候因子)与表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雄性表型受地理因子的限制性因素比雌性多,海拔和经度对雉鸡表型性状影响较大,随着海拔和经度的升高,雉鸡体型变大,符合贝格曼定律。跗蹠随海拔升高而变短,随气温升高而变长,风速增大而变短的规律,符合阿伦定律。嘴峰、嘴裂、爪长的相关性变异符合取食压力和刨食的磨损强度。第二部分:采用DNA分子测序的方法,分别对我国雉鸡17个亚种41个地理种群401个样本的mtDNA Cyt-b、色素表达和调控相关基因MC1R和AGRP进行序列测定,获得Cyt-b基因序列859bp,45个多态位点,定义66个单倍型,;MC1R基因序列770bp,52个变异位点,定义43个单倍型;AGRP基因序列952bp,110个变异位点,定义161个单倍型。统计Cyt-b、MC1R、AGRP的遗传多样性,并与环境因子数据做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海拔与Cyt-b的核苷酸多样性(π)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与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说明高海拔雉鸡种群具有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温度越高核苷酸多样性越高。MC1R的核苷酸多样性与纬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5),说明纬度越高MC1R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AGRP由黑色素细胞附近的真皮乳头细胞所分泌,具有阻止黑素皮质素在MC1R处的发生作用的特点,研究发现AGRP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核苷酸多样性与所有气候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温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日照和风速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结合AGRP和MC1R的相关分析可知,纬度越高MCIR-π越低,降雨量越大和温度越高,AGRP-π越高,表现在雉鸡的羽色性状上就是纬度越高,黑色羽越淡;降雨量越高,温度越高,羽色越黑,完全符合葛洛格定律。第三部分:表型性状数据聚类分析和以Cyt-b、MC1R、AGRP单倍型分别构建雉鸡的ML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具有相似性,预示了我国雉鸡形成四个分支(新疆组、西南组、华中组和东北组)的系统发生关系,雉鸡整体遗传分化显著(FsT = 0.157,P<0.001)。但一些地理种群间基因流水平较高(Nm>1),基因交流频繁,种群遗传结构形成一种相对连续的渐进遗传分化模式。与雉鸡的表型变异连续性相吻合,揭示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广布生活的遗传学基础。第四部分: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种群遗传结构探讨雉鸡的保护生物学模式。综上所述,雉鸡作为一种广布型鸟类,生态适应能力很高,具体表现在表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两个方面,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研究材料,同时雉鸡野生种群面临遗传结构威胁,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