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降纤、溶栓、抗凝等方法不能有效修复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损伤,因此,干细胞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逐渐引起关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来源于骨髓网状间质结构,具有高度自我复制及自我分化的潜能[1],它通过诱导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促进脑组织分泌营养因子及细胞因子,促进髓鞘形成与重构,减少凋亡等修复受损神经组织,改善脑外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功能[2]。 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1a)作为一种能被细胞外酸化基团所激活的配体门控通道,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参与脑缺血、阿尔兹海默病、癫痫发作、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形成与发展[3]。 目的: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观察其治疗效果,同时检测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a在缺血治疗前后表达的变化,进而探讨BMSCs治疗大鼠脑缺血的机制。 方法: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备成大脑中动脉缺血2小时再灌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2组:A、(梗死对照组)B、(BMSCs组),每组20只。然后每组再按缺血再灌注后3天,7天分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各10只。A组: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尾静脉给予PBS液1ml; B组: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尾静脉给予BMSC3×106(1ml),所有大鼠在缺血再灌注1天,3天,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利用免疫组化测定ASIC1a蛋白表达的变化,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情况。 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3天、7天后,BMSCs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梗死对照组(P<0.05)。 2) ASIC1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再灌注3天、7天后,BMSCs组缺血区ASIC1a蛋白表达较梗死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3) TUNEL细胞凋亡染色:再灌注3天、7天后,梗死对照组大鼠缺血侧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BMSCs组(P<0.05)。 结论: BMSCs能促进缺血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是BMSCs诱导侧枝循环建立、微循环形成,抑制ASIC1a过度表达,减少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