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保留下来的遗存中陶器最为丰富,承载着我国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类丰富信息。陶器是人类掌握用火以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标志着人类懂得了将水、火和粘土三种物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开始。考古学家一直把对陶器的研究作为复原古代人类生活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早期陶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以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单位对广西桂林甑皮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浦江上山和跨湖桥遗址出土早期陶器相关科技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相关考古机构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对我国南方浙江永康湖西和庙山等若干典型遗址出土的早期陶器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不同文化区系间和同一文化区系内早期陶器的比较特征。第一章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早期陶器尤其是典型遗址出土陶器,回顾了早期陶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指出研究中仍需解决的问题,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第二章浙江永康湖西、庙山遗址出土陶器测试分析。采用EDXRF,XRD,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陶器样本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物相等,探讨两个遗址出土陶器的制陶原料,成型、装饰及烧制工艺等。第三章典型遗址出土陶器制作工艺比较研究。对各遗址制陶原料的选取和加工、陶器成型及烧成方法等一系列我国早期陶器制作的工艺特点、技术内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早期陶器的演变和发展有更加深入、全面和客观的认识。第四章典型遗址出土早期陶器与少数民族地区制作陶器比较研究。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制陶资料的收集和梳理,与早期陶器的考古发现遗物进行对比研究,更深层次探讨早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社会功用。第五章结语。简要指出本文主要观点及陶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