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R+HER2-型T1期(≤2cm)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建立廉价、直观、方便的预后模型,从而筛选出HR+HER2-型T1期(≤2cm)乳腺癌患者中辅助化疗获益的人群。方法: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共1448例。根据入排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HR+HER2-型T1期(≤2cm)乳腺癌患者270例。收集这270例患者一般信息、病理资料、治疗情况并归纳整理,建立我科HR+,HER2-型T1期(≤2cm)乳腺癌患者数据库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所有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DFS和OS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列线图预后模型的建立采用The R Projec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 3.4.3软件(http://www.R-project.org),将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所得的独立预后因素代入列线图。采用1000次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以一致性系数(Harrell’s concordance index,C-index)来衡量本模型的预测精准程度。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列线图所示总分值绘制ROC曲线,取“约登指数”最大值为分界点,划分高、中、低危组人群。运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是否化疗”、“化疗周期数”及“化疗方案”对高、中、低危组人群预后的影响,从而分辨出HR+,HER2-型T1期(≤2cm)乳腺癌患者中辅助化疗的获益人群。结果:2017年1月1日随访结束,270例患者中失访7例(占比2.59%),发生DFS事件24例(占比8.89%),发生OS事件6例(占比2.22%);5年、10年DFS率分别为95.56%、91.85%,5年、10年OS率分别为100%、98.52%。单因素分析示肿物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目、ER受体强度和是否内分泌治疗与HR+HER2-型T1期(≤2cm)乳腺癌患者DFS相关,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与OS相关;多因素分析示肿物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目、ER受体强度为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数目为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HER2-型T1期(≤2cm)乳腺癌肿物直径相对越大,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ER受体强度越低,预后越差。利用独立预后因素,即肿物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目,ER强度建立出的列线图预后模型分辨度良好,其C-index为0.811(95%CI 0.727-0.895,P<0.001)。根据列线图,总分值<107分为低危组,107分-175分为中危组,总分值>175分为高危组。对低、中危组而言,“是否化疗”、“化疗周期数”和“化疗方案的选择”均不影响DFS,P>0.05。对高危组而言,“化疗周期数”和“化疗方案的选择”不影响DFS,P>0.05,但“是否化疗”与DFS显著相关,P=0.010。高危组行辅助化疗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未行辅助化疗的患者。结论:1.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目、ER表达强度是影响HR+HER2-型T1期乳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2.本研究所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可以预测HR+HER2-型T1期乳腺癌的预后;3.根据列线图预后模型可筛选出HR+HER2-型T1期乳腺癌中化疗的获益人群,即高危组患者辅助化疗获益,应根据患者合并症、耐受性、风险-受益比等决定化疗方案及化疗周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