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而可靠的抗病毒根治办法。虽然干扰素α(IFNα)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研究表明仅对30%~40%的病人有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虽然有一定抗病毒效果,但长期使用易引起病毒耐药变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对IFNα或拉米夫定等治疗无效的患者仍需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近年来研究表明,干扰素β(IFNβ)与干扰素α一样,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重要细胞因子,虽然其与IFNα抗病毒作用机理相似,但IFNβ具有独特性,而这一独特性与IFNβ的抗病毒效果紧密相关。因而IFNβ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表明,由于IFNβ不易产生抗体,可有效治疗干扰素α治疗无效的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而且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导致的肝细胞癌方面IFNβ比IFNα有更好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IFNβ对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抗肝细胞癌治疗的分子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肝细胞内影响IFNβ转录调节的因素、IFNβ对肝细胞内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及与IFNβ具有相互作用的肝细胞结合蛋白。以期能从中发现某些有价值的线索,为阐明IFNβ独特的抗病毒功能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为探索IFNβ对肝细胞内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我们首先以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FNβ,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转染HepG2细胞,并制备细胞裂解液。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IFN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同时应用不同浓度的重组IFNβ刺激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以生理盐水处理的HepG2细胞为平行对照,制备细胞裂解液。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SSH的2次杂交PCR扩增,筛选重组IFNβ作用肝细胞后差异表达的基因。抑制性消减杂交结果表明,共获得了25种上调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