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指导下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博览群书,多年来在其讲话或著作中常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基于身体及文化体验运用各种类型的隐喻来凸显独特的民族气质以及领导人的治国安邦的哲学,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央文献工作室、中国外文局共同汇编。该书承担着宣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解释中国的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的一把钥匙。
  政治与语言不可分离。政治话语中充满了大量的隐喻,换言之,政治隐喻在政治话语中普遍存在。这些隐喻中又蕴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不仅涉及不同概念间的映射以及隐含意义,还能够达到说服当受众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也能耐心合作的交际功能。政治性文本因其语言和功能具有特殊性,要考虑到文化因素、受众心理,将两种语言贯通起来,使译文受众产生与原文受众同样的反应,达到信息有效传播、文化交流的目的。而研究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翻译一直是中国研究者的盲点,所以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中使用了大量贴近民众生活的特色隐喻,让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内涵和其治国之道。因此其原文与译文成为进行隐喻跨文化对比研究的极佳语料。本文选取其中79篇讲话作为语料,基于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的指导,运用PragglejGroup制定的MIPVU隐喻识别方法,从语篇中识别出12种概念隐喻类型,并引入文化维度对其中12篇涉及到的隐喻类别进行剖析,洞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政治隐喻的认知,研究政治隐喻在跨文化翻译策略,以期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思想,分享中国取得的成就。
其他文献
2006年,美国社交平台Facebook首先创造并上线了新型广告形式——信息流广告,并借由这种广告形式收获了令人惊艳的广告效果和商业收入。2015年,继新浪微博等中国媒体率先试水信息流广告形式后,微信在朋友圈中投放首批信息流广告,不仅引起了巨大关注,而且成为了经典的营销事件。尽管如今信息流广告已经成为业界的重要的收入增长引擎,但是无论是在实际运用还是在理论研究领域内,微信信息流广告效果仍然有很大的
我国网络游戏自20世纪末起步以来,尽管在产业经济方面取得亮眼成果,却始终饱受社会争议,商业价值与社会口碑之间的巨大反差,成为我国网络游戏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在当前媒介泛化的趋势下,媒体已成为塑造和传播客观事物形象的重要渠道,媒体报道在影响受众认知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已经发现网络游戏报道中存在污名化现象,那么随着网络游戏被提升到互联网产业经济新引擎和民族文化新载体的地位,网络游戏
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新的视角对教育融合出版的现有实践进行梳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路径,并为教育融合出版提供支撑参考,具有重要意义。场景往往用来描述人和环境的关系。移动传播时代和物联网时代,其价值更加凸显。在教育融合出版的实践中,出版机构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场景的视角出发设计产品、创新服务、搭建盈利模式,但一直缺少体系化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教育出版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场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非裔美国文学异军突起,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文学之一。爱丽丝·沃克作为非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切关注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与创伤历史。童年时,爱丽丝·沃克的右眼被哥哥用玩具枪恶意射伤致使暂时失明,因未得到及时治疗留下永久的疤痕;后又不幸失身怀孕,曾企图自杀,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做了流产。因此沃克遭受过严重的创伤。她又从父母身上,看到了白人对黑人的经济剥削和精神压迫。沃克深切感受到黑人所遭受的父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创伤。因此,她从个人与家庭经历出发,以创伤书写展现黑人群体的创伤,试图为黑人的创
二十世纪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关注的是不同文化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透过这些关系所折射出来的冲突与隔阂。在其所著的六部长篇小说中,《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可谓是其中基调最明快的一部。书中女主人公露西对爱情和真我的追求令人津津乐道。小说结尾,在冲破一连串的羁绊之后,露西和乔治回到他们当初相遇的意大利,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样童话般美好的结尾无疑体现了作者对迂腐与虚伪的英国中产阶级社会的抨击,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景与期望。但是看到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看到“风景”容易,找到“房间”难。
  本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在这一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变得尤为重要。其中,政治文本负有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执政理念和方针政策,反映国内发展情况和树立国家良好形象的使命,因此,政治文本的翻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为例,通过中英版本的对比分析,探讨当今政治文本复杂多变的翻译生态环境,以及译者如何适应并做出恰当的选择,尤其是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从而在原语和目的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