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等指标变化;2.探讨该疗法的治疗机理;3.为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面瘫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将面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敷贴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针刺腧穴、方法及治疗疗程均相同。观察两组在症状评分、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波幅、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的变化。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患侧、辨证分型、症状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方法均有效,且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型治疗结果比较:两组各证型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效果更佳,风寒型、风热型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电生理指标变化:(1)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缩短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潜伏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提高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波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缩短瞬目反射R1波的潜伏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2.针刺加中药穴位敷贴较单纯针刺可更好地提高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更加显著地改善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潜伏期、波幅)与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等指标。3.针刺与穴位敷贴两种方法共用,彼此协调,互相促进,共同产生“1+1>2”的放大效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