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是中国抗战和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根据地时期的各项政策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根据地妇婴卫生政策和工作的研究很少,本研究为根据地卫生研究补充了相关史实内容,也为新中国的妇婴卫生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研究以山西为中心的根据地作为研究范畴,考证了有关妇婴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妇女、产妇与新生儿、婴幼儿三个研究对象,通过史实考证,探讨了根据地妇婴卫生的工作模式和社会民众的反应。本研究运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具体展现了妇婴卫生工作的整体状况和工作模式。在乡村社会中,妇女卫生工作从生活常识到生理常识,由浅入深的宣传模式,逐渐在妇女头脑中构造起了具有革命意味的卫生意识和卫生观念,这一举措同时促进了新法接生工作的推广。为了解决民众的生育缺失问题,新接生法开始在政府、医院和新式接产妇的共同努力下推广开来,构成了推行妇婴卫生工作的组织雏形,医生和社会民众的各种宣传行为和反应也都促进了新法接生的推广。婴幼儿保育观念建立,是以宣传有关婴幼儿疾病和预防知识为内容。在根据地,扫清迷信和保育宣传并行开展。根据地社会在保育形式、对象以及范围等工作上的尝试和实践,都为新中国的婴幼儿保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作为妇婴卫生实施意义的保育工作,在根据地的开展又同时具有了开创性意义。笔者认为根据地政府推行妇婴卫生工作是符合历史潮流和特殊社会环境需要的,运用了以宣传为主的工作方法;实践了由浅入深的工作模式;创建了由上到下的组织体系雏形;探索了保育实施的具体内容。妇婴卫生工作的实施改善了根据地妇女、婴幼儿的患病死亡状况,同时也促进了在接产方面中西医的融合,然而在战争环境下这项工作也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