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量递减分析,就是当油气田(井)进入递减阶段以后,寻求产量变化规律,并进行未来产量预测。通过对递减规律的深刻认识,分析出影响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产量递减,以提高最终采收率,做到科学合理开采。目前国外对油气田产量递减规律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首先,R.Aronld和R.Anderson最早提出了产量递减的概念,给出了计算递减曲线的数学方法。然后,Arps基于递减比对递减规律进行了归纳,给出了产量—时间方程和产量—累计产量方程,把递减规律的研究上升到量化水平。最后,国外许多学者对递减规律做了大量深入研究,如Fetkovich首次提出了现代产量递减曲线分析方法,Palacio和Blasingame提出了等液量递减曲线分析法,Agarwal和Gardner提出的A-G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等。总之,国外已具有相当成熟的理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对产量递减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针对递减类型和递减方程的描述研究,总的来说并没有超出Arps递减的理论框架。同时,采用的方法手段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扩展Arps方法,标准图版法,曲线拟合法,最优化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等等,总体上针对油藏递减分析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气藏,特别是低渗致密气藏递减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A-B-F产量递减模型。该模型是以Arps传统产量递减分析模型为基础,将Blasingame现代产量递减曲线分析方法与Fetkovich标准曲线图版拟合方法相结合,不仅兼具了传统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和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的优势,而且在产量预测、地层参数求取、地质储量预测方面具有预测精度高,计算简便等特点。论文首先根据该气藏的实际情况,将所有单井划分为六类:无改造措施高产井、有改造措施高产井、无改造措施中产井、有改造措施中产井、无改造措施低产井和有改造措施低产井;然后利用A-B-F产量递减模型对每种类型的单井进行产量递减规律分析;再后根据单井产量递减规律,结合气藏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特征,分析了影响JP1、JP2气藏单井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气藏实际出发提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的技术对策。这些成果认识对JP1、JP2气藏的科学合理开发将具有积极意义。论文取得的成果及认识如下:(1)对新场气田JP1、JP2气藏已有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知两个气藏具类似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具体表现为:①有较强的非均质性;②初期产量递减快、后期产量递减缓慢,基本无稳产期;③单井控制储量小;④气藏产水量小,井筒积液普遍;⑤井间连通性较差,压力下降不均衡;⑥采出程度低、差异较大。(2)利用A-B-F产量递减模型在新场气田JP1、JP2气藏单井产量递减分析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单井产量递减规律与实际情况相符,所求地层参数与试井解释结果一致,动态产量预测与实际产量拟合较好。(3)新场气田JP1、JP2气藏单井产量递减规律分析。通过统计发现JP1、JP2气藏大多数单井符合双曲线递减,少部分单井符合指数递减,没有调和递减的单井出现。总体上都呈现出高产井递减指数小,产量递减快;低产井递减指数大,产量递减较慢;中产井递减指数间于两者之间的特征。(4)通过对JP1、JP2气藏典型井及单井产量递减规律对比分析,结合气藏地质及开采动态特征具体分析影响单井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造措施对产量递减的影响,气井产水对产量递减的影响,其他开发因素对产量递减的影响,地质因素对产量递减的影响。(5)针对JP1、JP2气藏单井产量递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减缓气藏单井产量递减的开发技术对策。由于新场JP1、JP2气藏在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上的特殊性,需从气藏描述、压裂改造措施、气井排水措施、布井方式、气井配产及采气速度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总之,利用A-B-F产量递减模型来研究新场气田JP1、JP2低渗致密气藏单井产量递减规律,获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不仅兼具了传统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和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的优势,而且在产量预测、地层参数求取、地质储量预测方面具有预测精度高,计算简便等特点。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分析同类气藏单井产量递减规律,以进一步指导气藏开采技术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