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回应意味着政府应当对公众所提出的诉求、公众对政策的意见做出及时的反应,并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来解决问题。政府回应机制则是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为向公众所提出的问题和其社会需求做出积极反应和回复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组织制度,其本质上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回应性。近年来,全国各地突发性事件频发,这与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回应公众诉求有较大关系。如何提高政府回应能力,建构与完善现有的回应机制,从而实现公众与政府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就成为当前推进我国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地方政府作为直面公众诉求的窗口,回应机制的建设尤为迫切,本文选题正是源于此背景。 本文以政治系统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善治理论为理论分析工具,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案例,分析了浦东新区地方政府在回应机制建设上的具体做法如“走千听万”、“网格化管理”、“市民中心”等,及其这些机制所取得的成效。在浦东新区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探讨了地方政府回应机制运作的困境,并深入探讨了造成这种困境的成因。本文认为,回应主体理念的偏差、行政体制环境的滞后、公众政治参与的不足都影响了地方政府回应机制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重塑服务理念、变革体制环境、强化公众参与,这样的地方政府回应和地方政府回应机制才更具有长效性和持久性,才不会流于运动式的风险。 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选题的选择、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思路等内容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关于政府回应与地方政府回应机制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选择浦东新区作为案例,分析了浦东新区地方政府在回应机制建设上的具体做法及所取得的成效。第四部分结合浦东新区及国内其他地方回应机制建设实践,探讨了地方政府回应机制运作的困境,并深入探讨了造成这种困境的成因。第五部分在前文浦东新区案例及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回应机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