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是一种精神,一种靠真实记录的眼光和勇气建立起来的力量,来带动社会中更多的人思考和改变现状”,在吴文光纪念小川绅介的文章《一种记录精神的纪念——记日本纪录片制作人小川绅介》中,他说这是他拜访“纪录片斗士”(日本纪录片界的人这样评论)小川绅介时,在他的工作室,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独立纪录片是从1991年《流浪北京》以后存在于体制之外的影像,也被叫做“边缘纪录片”或是“新纪录片”,是对传统政论纪录片的一种反动。独立纪录片伊始是通过“民间”、“地下”,或者向国外电影节送展的方式推动的,现在也通过草场地等独立纪录片放映平台放映、传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大多数的人们还在体制内苦苦挣扎,一些人挣脱体制,走上追求自我和梦想的路。“将他们逐上流浪之途的,并非饥饿,而是比温饱远为神圣、尽管不甚明了的梦想”。《流浪北京》记录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拍摄者吴文光也是他们中的一个。现在,这部纪录片被认为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开山之作。 本文要展开研究的是吴文光在不同时期的有关独立纪录片的理念,以及每次否定自的背景、原因和契机。吴文光在中国独立纪录片领域中是一位特别和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不仅是因为拍摄了《流浪北京》这部中国首部独立纪录片从而被尊为“中国独立纪录片之父”,他的重要是在于他在纪录片领域中不断前进,不断寻求创新,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更多的年轻人,甚至原来的被拍摄者参与到纪录片的拍摄之中。他的每一次转变和革新都给中国独立纪录片带来了一种新的方式和可能,这种方式和可能是他自己的,当然也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他的每一次革新也增添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活力,让这个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在中国出现的影像形式朝气蓬勃、激流涌动。 本文以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吴文光以及他的独立纪录片理念为研究对象,以他的纪录片理念的三次转变或者说以他纪录片发展的四段时期为研究重点。本文分为五大部分:“《流浪北京》时代的吴文光”、“DV的出现:个人化写作方式”、“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和在自我否定中前行,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其四个时期的纪录片理念进行梳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