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的增长,我国也面临着专利质量问题与授权时滞延长的危机,如果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将严重影响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目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多为通过增加对专利审查单位人力资源以及硬件设备的投入来提高专利审查程序的效率,却忽略了事前的专利申请与事后的专利无效程序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各程序中参与主体的经济理性,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图从利益驱动视角,分析专利申请程序中的申请人、专利审查程序中的审查员以及专利无效程序中的无效请求人行为背后的经济动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专利质量控制的政策体系。首先,本文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了各国专利政策演化的一般规律,并借助热力学中系统熵的理论对其本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已实施的专利政策从现实的视角给出了客观的评价,并对未来专利政策的发展方向“通过系统内部正熵的控制而解决无序问题”的政策机理做出了阐释,此部分为“利益驱动”这一本文核心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从专利投机与专利扩张两个方面研究了专利申请人的经济动因。援引信息经济学中的“柠檬市场理论”,分析了在现有政策体系下,投机性专利申请是如何将技术创新专利申请逐出市场的,并得出申请费用以及法定创造性标准这两个政策工具的局限性;通过案例,分析了禁止反悔原则以及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在抑制申请人专利扩张行为中所能起的作用。再次,本文从专利审查单位内部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设置,以根据需要调节审查员在提高审查速度与保证审查质量两大任务上所投入的努力。从目标异质性与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在专利审查单位内部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发生的土壤。通过构建审查员理性工作规划模型,分析了欧洲以及美国专利审查单位薪酬考核体制对审查员行为的影响,以及引入质量绩效奖金所能带来的积极效果。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现有的专利审查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最后,本文基于在现实中专利无效程序的请求人基本都是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被诉侵权人这一事实,研究了被诉侵权人在与专利权人博弈中的经济动因。具体分析了现有技术抗辩、和解、资金投入差别这些直接因素,以及正外部性、专利权人的威胁策略、专利质量信息不对称以及专利审查质量这些间接因素对专利无效程序事后质量控制作用的影响,并对如何提高专利无效程序在专利质量控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