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穴位注射和针刺两种治疗方法对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探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势。研究方法: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均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的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及招募的志愿者;病例收集时间为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总共收集到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及志愿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69岁。临床分组方法:按照临床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治疗方案:两组患者都选取了相同的穴位颈椎夹脊穴(双侧、阳性反应节段)、大椎穴、外关穴(双);被纳入治疗组的患者接受穴位注射疗法来治疗,被纳入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常规针刺来治疗。治疗疗程: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次(6次为1疗程)。分4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疗效评测,分别是开始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时、第2个疗程结束时、所有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评分量表采用NPQ颈痛量表和VAS疼痛量表;疗效评判标准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相关疗效评判标准来拟定。得到的研究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若数据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t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水平P=-0.05。研究结果: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治疗组脱落2例病例,对照组脱落3例病例,最终两组各有35例列入统计。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NPQ评分、VAS评分等基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间比较:经过1个治疗疗程后,治疗组NPQ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间比较:经过2个治疗疗程后,治疗组NPQ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组间比较:所有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NPQ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疗程增加NPQ评分、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两组都在第2疗程时NPQ评分及VAS评分最低。结论:(1)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比传统针刺更好。(2)穴位注射和针剌两种方法都能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3)在一定疗程内,穴位注射、针刺两种治疗方法疗程越长,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