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中RACK1的表达研究及意义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an43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人们发现活化蛋白激酶C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C-1,RACK1)参与了多种肿瘤的调控。本研究旨在研究RACK1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表达,通过建立稳定转染RACK1的结肠癌细胞株,及分析RACK1导入和敲除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初步探讨RACK1表达与结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CK1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大肠炎性息肉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细胞(HCT116、HRT18、SW620、SW480和HT29)中RACK1蛋白的表达。在5株结肠癌细胞中筛选出一株RACK1高表达和一株RACK1低表达的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RACK1表达质粒(PcDNA3-GFP-RACK1)及其空白质粒(PcDNA3-GFP)转染RACK1低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然后将RACK1干扰质粒(PSilencer3.1-RACK1)及其空白质粒(PSilencer3.1)转染RACK1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RACK1的表达水平、确定转染效果,建立稳定细胞系。MTT检测转染后细胞的血清非依赖性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1、RACK1在大肠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RACK1在23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20例大肠炎性息肉组织、20例大肠腺癌组织和92例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性上调(P<0.05),在30例大肠高分化腺癌、30例大肠中分化腺癌和20例低分化腺癌中的RACK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分化程度越高的大肠腺癌组织中RACK1的表达越高(r=0.213,P=0.011)。RACK1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没有相关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ACK1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HRT18、SW620和HT29)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2、构建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将RACK1表达质粒(PcDNA3-GFP-RACK1)及其空白质粒(PcDNA3-GFP)转入SW480细胞株,经G418筛选两周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以3号和34号克隆RACK1表达上调最明显(P<0.05),后续试验均用这两株转染后的细胞作为实验对象;然后将RACK1干扰质粒(PSilencer3.1-RACK1)及其空白质粒(PSilencer3.1)转染HRT18细胞,G418筛选两周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以20号和30号克隆RACK1表达下调最明显(P<0.05),后续试验均用这两株转染后的细胞作为实验对象。3、分析RACK1表达改变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MTT结果显示,SW480-3和SW480-34细胞与其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细胞相比,2天后开始生长明显增快(P<0.05)。HRT18-20和HRT18-30细胞同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细胞相比,3天后开始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效应(P<0.05)。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RACK1表达升高,处于G0/G1期的细胞减少(P<0.05),S期的细胞增多(P<0.05)。结论:1、RACK1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表达进行性上调,RACK1的表达水平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提示RACK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在大肠癌中RACK1可能行使瘤基因功能。2、RACK1表达升高具有促进结肠癌细胞生长、影响细胞周期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2017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2017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
热超材料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但受限于材料热导率的局部调控,人工制备存在困难。磁场偏转颗粒结合3D打印是一种新型的三维热超材料制备手段,但需要进一步完善磁场偏转颗粒
2016年,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
<正> 新安酒是新疆著名品牌,是以高粱、玉米为原料,小麦制成的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剂,采用传统老五固态发酵工艺,经蒸馏、勾兑精心酿制的浓香型白酒。由于工艺独特,从而形成了新
铁氧化细菌(Fe-oxidizing Bacteria,FOB)具有极大的代谢可行性和潜能,在自然环境中存在数量巨大,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铁氧化细菌及其在
本文通过引证大量历史文献与我国三十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资料,系统地论述了三个方面:第一部分,讨论了黄士高原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第二部分,解决如何恢复的问题;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