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土盐分受植穴体因素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g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滨海地区土地多为泥质重盐碱地,盐碱地总面积约万公顷,原始植被稀少。其中曹妃甸新区盐碱地,在建造经济开发区之前此地区为盐田.为了建设城市经济发展,治理盐渍化土壤是河北滨海新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众所周知,物理改良是治理盐渍化土壤的传统方法之一,除此以外,化学和生物改良也是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修复生态系统是治理盐渍土的主要目的。而研究盐渍土问题的核心是土壤盐分运移机理。本文的研究场地为试验基地的田间试验,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滨海盐渍土盐分动态变化是通过这个实验设计的植穴体(PHCB)观测,并且运用spss13.0,excel等工具分析土壤剖面0~80cm分析盐量运移的影响规律,建立预测方程并筛选出PHCB的最优水平因素。本实验研究表明:试验基地均匀设计田间试验的植穴体的阻盐效果预测方程为:Y=0.910-0.322X11-0.351X12+0.179X32-0.025X4-0.107X5,各因子影响主次顺序为:木本植物>填料>填料布设方式>填料厚度,各因素最优水平分别为:植物为国槐,填料为牛粪+草炭,填料厚度为10cm,填料布设方式为双袋子(底部+周围)。对试验基地田间试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得出植穴体的阻盐的最优水平为:耐盐植物为火炬树或国槐,PVA为1%~2%,果胶为0.1%,填料为草炭,填料布设方式为底部+周围。
其他文献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稻田是其主要的排放源之一,而秸秆还田等常见农业措施会加剧稻田的甲烷排放。将水稻秸秆制成的生物炭加入稻田中可达到固碳与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双重目的。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论文通过室内实验模拟,研究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规律,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发现在不加秸秆的稻田土壤中,低温生物炭(300制备)的不稳定组分易
《二十二》是首部在国内公开放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得到了观众、市场、政府的多重认可,成为形塑“慰安妇”公共记忆的重要文化作品.此片的拍摄与公映是一次抵抗遗忘的
污泥中重金属已成为制约城市污泥农用的关键因素,其不同的贮存形态直接影响其环境行为。本论文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辅助超声法、水解酸化法两种处理
学位
本文基于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江滨村35位“外来媳妇”的深度访谈,探讨女性跨省婚姻移民的婚姻迁移决策依据与情境.依照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传统,本文将婚姻迁移主体的生平、
本文延续“作为方法的故事社会学”分析框架,从一个变性人访谈案例入手,把访谈作为实践,将卷入其中的隐形角色与力量进一步搬至台前,明确地从方法学角度提出“叙述套路”的概
“话语”“叙事”“文本”等材料的使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这些材料的使用和限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讨论和反思.本文在认知人类学对“通过语言的转译来研究
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对进城务工女性的母职实践深具冲击力,使其具有复杂性与本土化特征.为了探究这一母职实践的特质,本文运用“视家为社会田野”的叙事研究方法,以女性打工生
本文讨论了延安的妇女劳动英雄特别是其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文化再现.剖析了在当时形成的妇女劳动英雄现象,并指出,在革命进程中,对妇女劳动英雄的文化再现和她们被赋予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