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氧化镍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电学性能,在催化剂、传感器及电池电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提高纳米氧化镍收率和分散性为主要目标,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镍,通过SEM、XRD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对氧化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首先对硫酸镍和碳酸镍两种原料以及碳酸铵、碳酸氢铵和尿素三种沉淀剂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以硫酸镍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得的前驱体疏松,便于过滤和收集,得到的产物收率高,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以硫酸镍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氧化镍,研究了加料方式、Ni2+浓度、碳酸氢铵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以及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确定了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的最优工艺,在硫酸镍浓度为0.5mol·L-1,碳酸氢铵浓度为0.5mol·L-1,反应时间为105min,热处理温度为500℃,热处理时间为2h下,可获得粒径为40-65nm的氧化镍,其收率可达79%。此外,利用沉降体积法分析了分散剂吐温-80、丙三醇和不同分子量(200,400,600)的聚乙二醇对纳米氧化镍前驱体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400为分散剂,在超声15min,聚乙二醇-400与反应溶液体积比3:100下,获得了颗粒均匀,粒径为38nm的氧化镍。以6mol·L-1KOH水溶液为电解液对氧化镍制备的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当充放电电流密度为5mA/cm2时,添加聚乙二醇-400制备的氧化镍电极初比容量达到119F/g,循环20次后,比容量为107.3F/g,达到初次放电电容的90.2%;而加入吐温-80制备的氧化镍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仅为78.8F/g,但具有较稳定的循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