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年中,中国传媒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作为复杂庞大社会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多年来的市场化是对中国传媒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因素。一方面,传媒业开始遵循市场的规则,通过增强受众服务意识和提高媒介产品质量,来抢占受众市场份额,应对媒体问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市场化背景下传媒的产业意识日渐复苏,日趋外露的盈利动机、“做大做强”的产业冲动,使得经济权力对其制约和影响变得轻而易举,大众传媒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因而不断受到质疑。 处在其中的大众传媒如何坚持自己的“社会公器”职能,如何又在实务运作中发展壮大自身,似乎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而大众传媒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如何把握维持与新闻信源的关系是值得反思和考究的,这也是本文试图解读和想达到的目标。 本文共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近二十年国内外对此专题的研究发现,以及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分别对大众传媒和新闻信源进行了学理阐释,为后面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立足于现实层面,分析了当下转型时期传媒与新闻信源的几种关系。第一种关系就是如何看待“支票簿新闻”。买断消息来源是获取独家新闻的致胜法宝,还是掌控了新闻的不同视角展现?第二种关系就是如何看待与消息来源的互动。与固定消息来源的亲疏关系是否能保证新闻服务的品质以及新闻的客观真实性;第三种关系就是如何看待匿名消息来源,即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是新闻“自护”与“自律”的手段还是有压力情况下一种“骑墙”的做法。 第四部分为理论分析,分别从伦理学、经济学、法学和传播学等维度对大众传媒与新闻信源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从伦理学里的“功利原则”、“忽略的面纱”以及自我决断原则出发,审视媒介的道德过失究竟在什么地方。从经济学的维度出发,大众传媒也存在着“寻租”的可能与现实途径。从法学的维度出发,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关于隐性采访、关于名誉权、关于隐私权、关于著作权、关于未成年人和犯罪报道都应该引起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否则就有可能落入新闻侵权的纠纷中。 第五部分为结语,在这部分论述中建议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大众传媒与新闻信源良胜互动的措施,以及一些展望。关键词:大众传媒新闻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