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危险源视角的路域宏观安全风险分析管控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呈上升趋势,给路域监管带来巨大的威胁与挑战。行驶状态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本质上是一种移动式危险源,其事故具有概率低、后果重、风险受体不确定等特点,以“车-路”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风险分析难以满足路域安全监管需求,亟需构建移动式危险源视角下的路域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本文围绕“车-路-环”综合系统下的路域风险分析问题,以实现风险定量评价与预警预控为目标,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路域宏观安全风险概念与影响因素,设计风险评价模型及分析流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模式和策略方法,为路域宏观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因素分析。针对路域系统风险影响因素多且耦合的特点,提出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路域宏观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流程;明确宏观安全风险基本概念与内涵,建立路域系统要素与风险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应用丰富图方法完成路域系统要素感知与表述;最后基于根定义与概念模型与构建风险影响因素集合。(2)模型构建。利用ARAMIS方法论与脆弱性思想,解析宏观安全风险逻辑分析模型,定义频率、强度以及脆弱度3项安全状态参数的概念及范畴;设计事故频率和后果强度评价模型;扩展脆弱度参数内涵,制定脆弱度评价模型与方法;集成各参数评价模型,构建路域宏观安全风险数学分析模型及评价流程。(3)模式设计。以路域安全监管需求为导向,建立基于空间分析的风险管控技术流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路域宏观安全风险地图可视化方案;以地理空间主成分分析为基础,设计安全状态参数风险贡献度分析流程,制定异常风险点识别原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风险的监管理论,构建路域宏观安全风险管控三维结构模型,设计风险匹配监管模式与策略方法。(4)实证应用。以北京市界内G4高速、G6高速与G104国道数据为实证应用对象,验证评价模型适应性、风险地图可靠性和管控策略方法科学性。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教练员人力资本的概念、构成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教练员人力资本由其效率性人力资本、动力性人力资本和交易性人力资本三部
在艺术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公共艺术创作的独立性,避免盲目渗透和同质化,通过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认知的路径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创新力,并在艺术教育中付诸实践,是
随着视频、无线通信、图像等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突破,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与流行,高速,高精度,低功耗ADC的设计成为了主要挑战。Pipelined-SAR ADC结合了 Pipelined ADC与SA
目前抗震界对于混合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应变能法,这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二是基于复振型的组合方法[3637];方法一其实质为采用应变能计算每阶振型等效阻
在森林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中,森林林革新苗的自然革新和生长过程非常为重要,其作为在森林的一定的空间内,动植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中从林资源再生产
高寒草甸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地区,其东部主要为中浅切割山区,地表疏松层主要由残坡积土和水系沉积物组成.金矿化主要指示元素Au、As、Sb的存在形式以比较
伴随着我国工程造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量清单计价将在今后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发挥显著作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发包方式,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工程招标方式。本文
基于悬索桥的传力特点,提出主塔纵向受力简化分析模型,对中、边跨主缆的内力及线形进行分析,根据主缆无应力长度相等的原则推导出塔顶位移、塔底弯矩和轴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