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的保障政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流动人口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出现的特殊群体。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流动人口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的膨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亿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亿人,增长81.03%。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到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问题是这些问题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考察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选举权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具有普遍性、平等性,不可剥夺,更不能让与,关系到农村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在宪政条件下,选举权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通过行使这项权利选举自己的利益代表者,参与国家管理,实现其当家作主的权利。然而,在现行的制度和体制下,我国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利的实现却遭遇了种种障碍,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发展。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比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等对我国当前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的保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通过对浙江省宁波市关于流动人口选举模式的案例探讨,进而提出优化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的保障政策建议。论文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简单阐述了对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并简要梳理了当前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农村流动人口的涵义以及范围、选举权的概念与性质,并运用公共政策执行相关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马歇尔公民权理论和社会公正理论对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的保障进行了阐释。第三部分,通过公共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着重阐述了当前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的现存问题。第四部分,运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分析造成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原因。第五部分,通过对浙江省宁波市关于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优化农村流动人口选举权的保障政策建议。第六部分,简单阐述了对本文研究的总结和期望。
其他文献
先想象一下:一只豪猪,一头骆驼,一条蛇,一只老鼠,一只綿羊,一头猪,一只母鸡……它们要是穿上衣服,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下面就是图画书的作者,也就是那一对夫妇,为“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找的理由:
期刊
广播电视是当前人们获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更是农民获取外部知识信息的主渠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正视发展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及家庭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75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8)、糖尿病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