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壮大,无论对于公众还是学者,网络舆论都已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课题。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拉开了公众通过网络发表意见的序幕,自此,网络舆论在中国生根发芽,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它目睹了网络舆论的辉煌发展。从2003年“网络舆论元年”,到网络公共事件频发的2007年“公共事件元年”,再到2010年的“微博元年”;从“周老虎事件”到“躲猫猫事件”,从“药家鑫案”到“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到新近的“微博反腐”事件等等,网络舆论彰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对政府决策及政府行为都产生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影响。网民关注并产生相应网络舆论的这些网络事件或与法律制度相关,或指向公共安全,或质疑权力腐败,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网民权利意识和参政意识的觉醒。网络舆论的蓬勃发展在宏观上使得我国社会和政府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微观上,民主表达和民主监督的渠道得到拓宽,民主意识也得到增强。公众越来越多地倾向通过网络虚拟空间来表达自身利益和诉求,究其原因,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使无障碍、迅捷表达成为可能,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公众的自由表达。然而,网络空间造就了自由表达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舆论的随意性。根据本文的调查,情绪型言论是网络舆论中的主流,尽管网络舆论在解决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可见一斑,但是通过对评论内容的分析就可以看出真正起作用的是点击率,而非网民的理性分析。事实上,即使是虚假信息和情绪型言论也有可能获得很高的点击率。因此,本文旨在对现阶段我国网络舆论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其形成机制、分析其对公众、对社会和政府的影响,然后对网络舆论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主要通过对网络舆论主体及网络舆论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我国网络舆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最终从网民、政府及媒体三方角度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最终实现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