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以三种鯻科鱼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形态学与框架结构分析、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mtDNA控制区(D-loop)核苷酸序列变异研究,结果如下:
1.形态学与框架结构分析: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比例数据分析法分析了细鳞鯻、蜊和列牙鯻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和臀鳍的鳍条和鳍棘数在3种鯻中都一致,鳃耙数和侧线鳞数差别比较大,较适用于准确分类。对可量性状比例参数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细鳞鯻和鯻的相似程度大于它们各自与列牙鯻的相似程度。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可量性状的比例参数的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显示:细鳞鯻和蜊首先聚为一支,列牙蜊独立为另一支。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三个不同种类的蜊科鱼类的判别准确率P1、P2均为98%-100%,综合判别率为98.7%。主成分分析显示:数据和框架数据等36项形态比例参数中,尾部和头部的比例参数对各种群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
2.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不连续电泳法对3种鯻科鱼类6种组织(脑、眼、心、肾、肝、和肌肉)的9种同工酶(ADH、EST、GDH、LDH、MDH、ME、POD、SDH、SOD)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此外,对每种鱼40个个体的肝脏的7种同工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共记录15个基因位点,其中呈多态性的基因位点有2个(m-Pod-1、s-Sod-1),多态座位比例(P)为0.133,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004、0.997和1.015,平均每个位点预期杂合度(He)值分别为0.068、0.066和0.045,平均每个位点实际杂合度(Ho)值分别为0.098、0.083、0.08。与其它鱼类研究结果相比较,表明三种鯻科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居于中等水平。
3.mtDNA控制区(D-loop)核苷酸序列变异研究:对三种蜊科鱼类44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了PCR扩增并测序(GenBase登录号:FJ797517-FJ797560),获得三种鯻科鱼的碱基序列长度为856bp(细鳞鯻)、884bp(鯻)、877bp(列牙鯻)。比较分析三种鯻科鱼的序列显示:群体核苷酸多态位点分别为:细鳞鯻115个、鯻66个、列牙蜊200个,平均核苷酸差异系数分别为27、14.08088和44.82418,其它多态位点和遗传多样性的参数也被测定并分析。通过软件拼接获得了3种鯻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对比其他已报道鱼类控制区的结构识别序列,对3种鯻科鱼控制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找到了DNA复制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和中央保守区的保守序列CSB-F、CSB-E、CSB-D以及保守序列区的保守序列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鯻和列牙鯻控制区的3端发现重复序列。利用控制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NJ个体聚类树中,三种鯻科鱼类能很好的独立成族,鯻与列牙鯻聚在一起,细鳞鯻单独成一支。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鯻科鱼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鯻与列牙鯻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传统按外部表形分类的结果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