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湿黏附系统的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自然学习,通过模拟和移植生物体的各种神奇功能,诸如自身特殊的结构,各种器官的功能、体内物理和化学的过程、能量的供给、信息的加工、记忆与传递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发明创造的灵感源泉。自然界动植物表皮经过35亿多年的“自然演化”,形成了许多形状奇妙、功能丰富、性能优异的表层微纳结构,如荷叶表面乳突结构的自清洁效应、鲨鱼表皮肋状结构的降阻特性、飞蛾眼睛纳米结构的增透效应,为我们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潮湿环境下调节接触副间的摩擦和黏附是表面设计的一个重大需求。本文以树蛙、蝾螈、石蛙等两栖动物脚掌表面特殊的湿黏附行为背景,研究固/液/固系统在接触与黏附行为中的力学特性,并通过在PDMS表面制备出不同参数的仿生微结构,以此来探究其对界面湿黏附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特点与需求,设计、搭建了一台新型表面微观力学测试系统。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湿黏附系统中夹层液膜的坍塌机制,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测试和分析了界面润湿性与基体粘弹性对界面接触与脱附动态行为的影响;随后在PDMS表面仿生制备了不同参数的微结构,研究其柔软度、形状、几何尺度对表面或界面的润湿性能和黏附性能的影响,并阐述其内在作用机理;最后基于磁流体液桥提出了一种外部磁场激励的可逆或可控湿黏附系统。主要结论归纳如下:⑴所搭建装置的测控程序代码采用Labview进行模块化编写,图形化显示功能界面,可操作性较强。系统的黏附与摩擦学测试的力学分辨率分别为1.018×10-2μN与1.876×10-2μN,量程为μN~N;在100 m N载荷下,测头倾斜角≤(6.4×10-4)o,切向位移≤0.28μm;移动平台的行程为20 mm,位置精度0.001μm,达到了设计指标,具备了进行黏附、摩擦、压痕等科学试验的能力。⑵研究发现玻璃测头与PDMS接触区域的水膜很不稳定,极易倒塌,形成固/固直接接触行为。加入一定量SDS分子可以在固/固界面间生成双电子层排斥势,有效降低水膜的不稳定性,抑制其坍塌现象,减少湿黏附系统中的直接接触作用,且含量越高效果越明显。⑶柔性材料内部的粘弹性耗散抑制了界面动态接触与脱附过程中材料的弹性响应。压印测试中,力与深度呈现线性关系,由JKR模式转向Hertz模式;脱附行为显现明显的“粘-裂”现象,产生的黏附力远大于JKR理论值。水和乙醇溶液会降低测头与PDMS表面的接触面积,缩小脱附过程中的“粘着”范围,削弱干黏附的强度。⑷在完全润湿状下,由界面“紧密接触”引起的短程力和长程的毛细力共同作用着湿黏附力。六边形柱状阵列的“排水效应”可以增加表面湿黏附作用,且增加微结构的柔软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短程作用项。不润湿状态下,界面间的“直接接触力”主导了湿黏附作用。六边形微结构的引入降低了界面接触面积,增加了疏水作用,不利于表面黏附作用。在部分润湿状态下,湿黏附力主要为毛细作用力,六边形微结构能够增加固液接触面积,增强毛细作用力。⑸在水润湿状态下,四边凸起与凹坑阵列表现类似,均可以增加表面静态接触角,且几何尺度越小,表面疏水性越强。小尺度下,表面微结构诱发形成的水膜隔绝了测头与基体的接触,毛细作用主导了系统的黏附力,其值较小;大尺度下的微结构表面易发生去湿行为,黏附作用取决于界面间“直接接触力”。对于硅油润湿状态,开放式凸起阵列通过沟槽作用增加了表面润湿性能且表现出尺度依赖性,而封闭式凹坑阵列由于棱形边缘阻碍效应,降低了表面润湿性能,其几何尺度对表面润湿性几乎没有影响;四边凸起阵列表面的黏附力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增加,凹坑阵列的黏附力随着尺度的收缩而增加。⑹外加的磁铁激励在磁流体液桥内产生了磁场强度分布差异,它可以有效地调节液桥的湿黏附力。本文中,随着所加磁铁直径的变化,系统毛细力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现象,展现出了一种可转换的黏附行为。在磁场激励状态下,液桥体积的增加会减少毛细黏附的强度,但在无磁场激励的状态下,液桥体积的变化对毛细作用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碳化硅陶瓷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磨削加工技术是碳化硅陶瓷材料最主要的加工方法,然而,在碳化硅陶瓷磨削过程中,容易产生以裂纹为主要形式的表面/亚表面磨削损伤,降低了零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后续的研磨抛光工艺过程的难度。当前碳化硅陶瓷类硬脆材料磨削损伤形成机理及控制研究主要是基于经典压痕断裂力学基础理论,然而对于具有复杂显微结构的陶瓷材料,磨削亚表面裂纹损伤形式和萌生
学位
在列车轮的反复碾压下,钢轨表层会出现病害,需打磨修复以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国产钢轨打磨砂轮与进口砂轮相比磨削性能存在较大差距。为提升国产砂轮性能,取代进口,本文提出将钎焊金刚石磨料插片嵌入到树脂锆刚玉砂轮中,研制新型复合砂轮并对其进行磨削性能试验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提出、设计制作了钢轨打磨复合砂轮的钎焊金刚石磨料插片,对其形貌进行了改进。推导了不同磨削条件下单个复合砂轮所需钎焊插
学位
新型人工电磁表面是一种低剖面的二维表面结构。与传统电磁波调控方法和设备相比,基于人工电磁表面的结构和器件具有更小的体积和重量、更低的损耗。在一般无源人工电磁表面中加载有源器件,可以做到单元的状态和功能可控、可调。相比于传统无源结构,有源人工电磁表面在电磁波调控方面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也更容易实现电磁系统集成设计。因此,有源可控人工电磁表面逐渐成为了当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新型人工电磁表面
学位
在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中,通常从压气机引气对涡轮盘腔进行径向吹风冷却,过多的冷气泄漏量会降低主流燃气平均温度进而降低发动机的性能。为此,转静盘之间设置盘缘封严结构以减少冷气泄漏流量,并且盘缘封严结构还起到防止主流燃气入侵到盘腔的作用。本文以涡轮转静盘腔及盘缘封严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从盘腔流动换热、盘缘泄漏封严特性两个方面展开了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本文借助共轭换热数值方法,研究了次流无量纲流量
学位
自适应的附着和运动是当前仿生智能机器人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壁虎具备能够在多种表面产生可靠黏附的自适应智能附着、运动系统,是智能黏附运动机器人最优秀的仿生原型之一。对壁虎运动附着系统结构和机理的透彻认识是发展高性能仿生黏附运动机器人的先决条件之一。壁虎的自适应附着是其分布式黏附脚趾协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人们对脚趾在脚掌中的黏附和调控功能仍然知之甚少,妨碍了仿壁虎黏附运动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进程。本文通
学位
冲蚀是指材料表面受到来自气流或液流携带的固体颗粒冲击以致材料表面出现的一种渐进性磨损类型。当运输机或直升机在多砂的地理环境飞行或遭遇砂尘天气时,空气中的砂尘将不可避免地被吸入发动机。即便现代直升机配装的涡轴发动机增配了粒子分离器,仍然有一定量砂尘能进入发动机压气机,其会以极高的相对速度(250?400 m/s)冲击转子叶片,导致转子叶片产生严重的冲蚀损伤,其损伤的机理还不十分明晰。冲蚀率是指被去除
学位
欠驱动系统是一类控制输入维数少于系统广义运动自由度的非线性系统。四旋翼飞行器的运动模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的典型欠驱动非线性系统。由于受到来自内外环境的如随机扰动、时变干扰、模型不确定性以及执行机构故障等各种负面影响,采用常规单一控制方法设计的欠驱动四旋翼飞行器控制器难以兼顾强鲁棒性、自适应性和较高的运动控制精度等特点。为此,本论文以欠驱动四旋翼飞行器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
学位
镍基单晶合金是高推比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核心材料,其优异的高温综合性能主要取决于叶片整体由单个晶粒长成,由此消除了多晶体结构的晶界缺陷。榫齿是涡轮叶片的关键组成,其加工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叶片的服役能力;同时,其加工效率高低对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进度也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具有复杂型面结构的镍基单晶合金叶片榫齿高性能精密制造主要依靠磨削加工完成,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对镍基单晶合金磨削加工性认识不足,且
学位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其构件及零部件正朝着以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为基础的复杂、整体式结构方向发展,如整体式扩压器、叶轮等,这对其机械加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电火花成形加工以拷贝方式利用电腐蚀进行加工,在复杂零部件加工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较低的加工效率已成为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原因。电火花诱导烧蚀加工技术利用氧气介质实现了加工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然而在烧蚀加工钛合金材料时极易发生爆燃或过度
学位
镍基复合镀层因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舰艇和机械工业等领域。但是现有的镍基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面临沉积效率低和纳米粒子易团聚等问题,导致工程材料表面均匀性差,容易发生腐蚀和磨损破坏等。射流电沉积具有快速、高效和选择性制造等特点,但极易出现尖端放电导致材料表面平整度降低和均匀性变差。为解决射流电沉积中尖端放电和复合电沉积中纳米粒子团聚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磁场耦合射流电沉积方法,搭建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