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①研究分析恒牙早期Ⅲ类均角骨面型患者经非拔牙掩饰性矫治后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变化,并探讨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变化与上气道形态变化间的相关关系;②分别比较恒牙早期Ⅲ类均角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非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周围结构与Ⅰ类均角骨面型患者间的差异。研究方法①选取15例恒牙早期Ⅲ类均角骨面型错牙合患者,收集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颌牙面结构、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后再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②收集15例恒牙早期Ⅰ类均角骨面型错牙合患者治疗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其上气道矢状径、舌骨位置相关指标,并分别与Ⅲ类均角骨面型非拔牙矫治患者矫治前、后的相关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1.Ⅲ类均角骨面型组非拔牙矫治后SNB角减小、ANB角增大(P<0.01),MP-SN角增大(P<0.05),U1-SN角增大、L1-MP角减小(P<0.01),其余颅颌牙面测量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鼻咽段增大(PNS-R,P<0.05),腭咽及舌咽缩窄(SPP-SPPW、PAS,P<0.05);矫治后舌骨向下、向后移动(H-PNS、H-FH、H-Or、H-CVP,P<0.05)。相关分析显示,SPP-SPPW、PAS矢状径的变化与SNB角变化呈正相关(P<0.05);舌骨水平向距离H-Or变化值与MP-SN角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2.Ⅲ类均角骨面型组矫治前与Ⅰ类均角骨面型组相比,Ⅲ类均角骨面型组PNS-R较小,SPP-SPPW、U-MPW、PAS、V-LPW矢状径较宽大(P<0.05);舌骨位置Ⅲ类均角骨面型组H-PNS、H-FH、H-MP、H-Or距均较小(P<0.05)。Ⅲ类均角骨面型组矫治后与Ⅰ类均角骨面型组相比,SPP-SPPW、U-MPW、V-LPW矢状径仍然更宽大(P<0.01),而PNS-R、PAS矢状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舌骨位置Ⅲ类均角骨面型组H-PNS、H-MP、H-CVP较小(P<0.05)。研究结论恒牙早期Ⅲ类均角骨面型错牙合青少年相比Ⅰ类均角骨面型错牙合青少年,上气道鼻咽段狭窄,口咽、喉咽段宽大,并且舌骨位置靠前、靠上。非拔牙矫治的一系列治疗措施对恒牙早期Ⅲ类均角骨面型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及舌骨位置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但最终其上气道矢状间隙仍宽于Ⅰ类矢状骨面型患者。下颌骨的位置变化与上气道口咽部矢状径及舌骨水平向位置变化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