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强调了预算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理性化。2014年,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的总目标。2016年至2018年财政部相继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进一步推动管理会计尤其是预算管理在企业的深入应用,提升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水平,帮助企业实现“三去一降一补”,提升中国企业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的竞争力。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算编制,而编制预算的起点和关键点是预算目标的制定。预算目标的制定是企业目标或战略意图的体现,是企业日后预算执行的尺度和评估业绩的标准,其标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的成败,其完成程度决定着组织的经营状况、业绩和全体员工的经济利益,研究我国企业的预算目标制定问题对提升我国预算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然而,现有研究显示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效果不佳,企业预算管理成熟度不高,预算目标易受到主观经验的影响,距十九大提出的“标准科学”要求尚有差距。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做决策时会表现出非理性特征尤其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者的非理性特征中存在“锚定效应”,即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会受到以往信息的影响,使估计发生偏离,趋近于以往信息文章利用手工搜集的沪深两市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检验代表中国企业预算管理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企业在预算管理决策中的理性程度,即考察中国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标准)时的科学性,检验上市公司预算目标制定过程中是否存在“锚定效应”,揭示锚定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引发的经济后果,进而探究降低预算目标制定中锚定效应的途径。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将心理学中“锚定效应”理论应用于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研究中,揭示了企业预算目标制定过程中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实现了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交差融合,丰富了预算管理理论体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预算决策中普遍存在锚定效应。研究发现提示,中国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践水平距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仍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持续关注和推进。(2)为了深入反映不同企业锚定效应的差异,文章分别从企业性质和环境不确定性角度开展分组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和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存在明显的非理性特征,受到锚定效应影响更为显著。研究发现提示,若要真正提升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应着重探索制约国有企业理性决策的深层次制度因素;同时应扩展预算目标制定前预测环节的宏观经济外延性并加强情景模拟的模型化程度。(3)从管理者特征和锚定效应经济后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长拥有财务背景的企业锚定效应更明显;预算锚定效应明显的企业,当年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更高。研究发现提示:企业应建立管理者制衡机制,提升董事会治理能力,防止个别管理者在预算目标制定时有“绝对话语权”;同时,关注具有锚定效应特征的企业及管理者在预算目标上“玩数字游戏”。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培育健康的资本市场文化。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本文研究问题,指明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从锚定效应、预算目标和预算目标制定中的锚定效应三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对锚定效应存在性和分组情况下的差异特征进行理论探究;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和度量,以及研究步骤和方法;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多重共线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验证研究假设,为结论提供数据支持;第六部分为进一步研究,从管理者特征角度探究如何降低锚定效应影响;第七部分为拓展性检验,探究锚定效应带来的经济后果;第八部分为稳健性检验;第九部分为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