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开始,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到规范发展的不同阶段,期间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2013年伊始,PPP模式在我国上升到了全新的战略高度,各地政府非常积极的推进PPP项目建设,一时间PPP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从已有经验教训看,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管理的好坏,但根据实践来看,PPP项目管理主体尤其是地方政府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了很多PPP项目的失败,因此有必要专门从地方政府这个视角入手,来研究其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力图找到改善措施,以便真正把PPP模式的积极效应运用到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公共治理上来。全文从六个部分来对地方政府PPP项目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绪论阐释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PPP模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的实情以及学界的研究热点,但从地方政府的视角对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第二部分对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特征以及理论依据进行了阐释。结合PPP、政府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明确了“地方政府PPP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归纳出了 PPP项目风险管理共担性、多样性、阶段性、模糊性等特点;找到了地方政府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那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以及治理理论,为地方政府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明确了本文所指“地方政府”是市县两级。第三部分从风险管理主体、风险管理类别、风险管理工具三个方面梳理了地方政府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从宏观和微观管理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内部在PPP项目不同阶段承担的管理主体职责,理清了地方政府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重点解析了风险类别中的法律、政府决策失误、决策冗长、腐败、公众反对、信用等政府级风险。从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要素评估及风险应对方式方面阐释了风险管理的工具。第四部分考察了地方政府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明确了地方政府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决策者与审查者、参与者与管理者、授权者与监督者、委托者与代理者多重交叉角色扮演的现状。指出了地方政府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善、风险管理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并从法律环境、机制建设和人才管理方面分析了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介绍了国外英、加、澳、日四国PPP模式发展的经验及对当前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第六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改善地方政府PPP项目风险管控能力的思考。首先,加快顶层高位阶立法工作,推动PPP专门法律出台,确保地方政府有法可依,减少政策的频繁变动;其次,完善地方融资渠道,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加快PPP项目资产转化周期。建设政府信用考核机制,将政府信用行为纳入日常绩效考核;再次,加强政府内部PPP项目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内培与外聘相结合,实现政府、企业、学校联合培养的模式,同时培育市场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发展;最后,完善PPP监管体制,形成由政府监管部门、社会资本、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开透明监督机制。结论部分指出了 PPP模式的积极意义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规范PPP模式发展和加强地方政府PPP项目风险管理管控能力建设的紧迫性。说明了本文写作中的不足,展望了 PPP模式改善我国公共治理能力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