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贸易的影响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首倡、高层推动的一项系统性工程,“一带一路”倡议寄托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同的美好愿望,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践。贸易畅通,作为“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需要破处各种显性或者隐性的体制壁垒外,还需要彼此了解、接纳、适应对方文化。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方向性问题就是,文化差异究竟对贸易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与全球在文化与出口问题上是否有以及有何特殊性,更是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引力模型,依托Hofstede价值观理论和孔子学院相关数据,分别从文化距离和语言角度,实证分析了文化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影响。首先,从文化距离角度,本文选取Hofstede价值观评价体系中的权力距离(PDI)、个人主义(IDV)、男性气质(MAS)、不确定性规避(UAI)四个维度,参考Kogut和Singh(1988)的合成方法,将四个维度通过标准化处理合成文化距离。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在全样本下,文化距离与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额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国际贸易中,他国总体上更倾向于选择从与之价值观相似的国家进口。然而,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样本下,这一现象却并不显著。接着,为了进一步确认文化在“一带一路”语境下对中国的出口是否有显著影响,我们从孔子学院角度,选取是否已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学院开办年限两个变量作为中国对夕外文化传播的代理变量,通过普通回归模型进行考察;由于孔子学院的设立和出口可以近似地被视为一场社会实验,于此之后我们又控制文化以外的变量(经济、地理、治理维度),用马氏距离选取对照组和实验组,运用双差分模型对原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我们发现,作为我国语言文化输出的特殊载体,孔子学院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无论是在全球范围还是单就“一带一路”沿线而言,相比其它因素,都十分有限。对比文化在全样本和“一带一路”样本下的表现,我们认为,无论是文化距离还是孔子学院,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均无显著影响。据此我们猜测,搁置地理距离这一客观条件,在“一带一路”语境下,经济等因素作为幕后推手,在现阶段对中国出口贸易所起的作用可能更为明显;“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宏大倡议,在贸易领域集中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的经济影响力,文化在此处的作用尚有广阔的发掘空间。一方面,注意在出口贸易中适配对象国文化外,拉近文化距离;另一方面,从文化亲和力、影响力着手,以恰当的力度,让对象国民众更有针对性地了解、认同中国文化。假以时日,文化或许能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后期落地和中国对外经贸交流的新的重要引擎。
其他文献
利用小波变换(DWT)的特点,并且结合DCT变换的优点,针对传统水印嵌入位置过于集中的缺点,提出一种将灰度数字水印信息,嵌入到彩色载体图像(本论文中选取的彩色图像为24位真彩色图
测取汽轮发电机组的有关热力参数,计算机组的热耗率、汽耗率和高中压缸内效率,评价机组的运行状况,以掌握机组大修后各项经济指标和设备运行特性,为机组的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在香港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所有超级市场的面包柜台上,几乎只能见到一个牌子的面包——嘉顿面包,可以说是雄踞垄断地位。据统计,嘉顿的面包销量占整个香港市场的90%以上,是什么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日趋严格,我国各地燃煤电厂纷纷建设烟气脱硫工程。在脱硫技术中半干法脱硫是燃煤电厂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脱硫技术。但是经半干法脱硫产生的脱硫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