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犹似一条延绵不断的理论红线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所有实践活动中,它实现了一个在理性碰撞、融合互通中逐步生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实现了一个在满目疮痍、跌宕起伏中历挫弥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实现了一个在坚定信仰、求真求实中行稳致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有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在中国具体的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而且注重将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普及。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人民群众更好的掌握,服务于、满足于人民群众,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发展的伟大任务,既是中国对外塑造国际形象的需要亦是对内提供精神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全球化深刻变迁的时代背景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媒介环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广泛收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的相关文献,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学理论以及网络治理理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现实环境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和挑战,最终提出传播内容与主导性、主体与受众、科学性与可信度等在内的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的路径策略,从而为深化和拓展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研究框架贡献了自己的思考。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展开如下: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重点梳理、系统分析和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网络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概述,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网络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网络传播的相关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学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等利用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和挑战,这部分在整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从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平台、扩大了传播受众群体、提高了传播时效以及优化了传播方式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同时也从多元文化传播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碎片化传播破坏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娱乐化传播削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虚拟化传播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的可信性四个方面分析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网络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以传播中内容主导性、主体与受众、科学性与可信度等为研究视角,采取加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构建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理论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和增强网络虚拟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性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