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康复管理系统”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低能量损伤导致的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髋部骨折后一年,死亡率达15%~33%。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将恢复至骨折前的身体功能水平,这不仅对个人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康复治疗对患者术后功能独立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以及其他方面原因,大多数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在家进行。然而哪些家庭康复途径能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仍不清楚。传统的家庭康复形式是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家访更是难以实现。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成为了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对疫情防控基础上恢复正常医疗服务提供了重要手段。‘面向家庭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家庭康复管理平台,为患者和医疗人员的沟通搭建了平台,能够有效跟踪患者康复进程,让患者在家获得持续高质量的远程康复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积极推进医疗服务有序恢复。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与传统电话随访相比较,探讨基于‘康复管理系统’的家庭远程康复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躯体综合能力以及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一种更有效可行的家庭康复干预策略。研究方法:本实验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医院髋关节科募集58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远程康复组)和对照组(电话随访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电话随访,实验组接受基于‘康复管理系统’的远程康复。干预内容包括家庭环境改造指导、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支持等,干预时间为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36-item Short Form,SF-36)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和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测试(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评价两组患者躯体能力,预测跌倒风险;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与病历信息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基线Harris髋关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之后,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变化逐渐增长;其中,远程康复组的评分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高于电话随访组(P<0.05)。3、两组患者基线FI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之后,两组FIM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递增;其中,远程康复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评分均高于电话随访组(P<0.05)。4、两组患者基线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3个月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降低(P<0.05),并且远程康复组评分明显低于电话随访组(P<0.05)。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远程康复组患者主要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和精神健康4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电话随访组(P<0.05);术后3个月时,除了情感职能,两组患者在其余7个维度的得分均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升高(P<0.05)。6、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TUG用时和SPPB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管理系统’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家庭康复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躯体疼痛,并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躯体综合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但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似乎与电话随访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总而言之,该远程康复系统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有积极影响,为疫情防控下恢复医疗服务、开展家庭康复提供了一种有效选择。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在生活当中也使用到了各种各样机械化的产品。机械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制造行业发展势态迅猛,我国机械化摆脱了传统的单一人工模式,开始使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产品的生产,提升了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这一技术整体的发展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期刊
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痰湿证已成为中医临床的常见证型。舌象灵敏地反映着机体状态的变化,舌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入,痰湿证舌象内涵也有了新的补充。同时,痰湿证舌象客观化与舌本质研究也在计算机技术及各种临床组学的基础上蓬勃发展。文章从中医舌诊方面入手,围绕痰湿证这一常见证型,对比中医传统认知与现代临床研究结论,运用中医舌诊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成果,结合组学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 VLP)疫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禽流感病毒的M1蛋白和小鼠白血病病毒的gag蛋白2种不同来源的基质蛋白作为骨架,分别构建了展示G57基因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VLPs。在透射电镜下,所制备的VLP-M1和VLP-gag的形态结构与野生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类似,其中以gag蛋白为骨架的VLPs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的颅脑损伤患儿29例为病例组,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 d、3 d和5 d采集外周血;以1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内毒素鳌定实验动态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其颅脑损伤后1 d、3 d和5 d的内毒素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收集患儿发热情况、住院时间
报纸
立足于旅客心理和行为认同,根据“推-拉-锚定”(PPM)理论,运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探讨机场选择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满意度、转移成本、感知票价、航班安排,以及机场服务质量的强制性流程、设施设备和环境等因素对机场选择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替代者吸引力的负向影响虽然显著但作用微弱;航班安排、转移成本、强制性流程、设施设备和环境等因素影响程度随不同机场类型表现出明
期刊
为了充分利用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VR(virtualreality)技术可视化的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装修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协调、末端点位的配合及碰撞检查等实际问题。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一期工程新宫站公共区装修工程为例进行研究,在工程的各个阶段,统筹协调各个项目参与方,实现了BIM、VR技术在工程领域的跨界应用,创新性地提出基于BI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