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国的资本市场,从市场规模上来观察,呈现出来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场内证券交易市场发达,场外证券交易市场落后)。资本市场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因门槛高而难以在场内市场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也难以在场外市场顺利实现融资。由于场内市场的融资要求关乎市场的质量与安全,不能轻易改变,所以我们应将视角转向场外交易市场,寻求解决融资难的新途径。作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实现股票流转新途径的新三板证券交易市场(以下简称新三板市场)自2006年的试点建设至今,已逐渐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了我国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呈现出全国推广的趋势,俨然成为了上市资源的“孵化器”和“蓄水池”。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的新三板市场规模较小,挂牌企业数量有限,而交易又采取的是非典型的报价驱动机制,即愿者上钩的被动交易制度,使得新三板市场受到投资者关注少,交投不活跃,挂牌企业难以实现高效融资。业界因此将新三板市场的不成功归咎于交易制度,将改革交易制度作为寻求成功之道。做市商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两大证券交易制度之一,它能够有效的解决新三板市场交易率低、流动性差及不稳定等问题,所以业界将引入做市商制度(报价驱动制度)作为救治新三板市场的良方。从新三板市场的相关新闻中,我们获悉做市商制度的引入确信无疑,但是对于这项制度具体该如何设计监管层还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当中。本文将以法律视角探讨新三板证券交易市场做市商制度该如何设计的问题。文章主要的观点是引入做市商制度对于改善我国新三板市场的现存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并且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该制度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在设计具体制度时,我们必须借鉴国内外经验,这样才能使制度更加完备。更为重要的是,为其他证券交易市场改革交易制度树立了榜样。本文的篇幅设计如下: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综述、创新点等。第一部分是新三板市场及做市商制度的概述。这部分是全文的理论支点。笔者集中探讨了新三板证券交易市场与相关场外交易市场的异同,突出新三板的价值与风险,介绍新三板市场的交易制度,挖掘其存在问题;然后阐释做市商制度的特点,以做市商制度能在新三板市场发挥的功能来突出其重要性来彰显本选题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理论与现实基础。文章首先通过典型的经济学与法律理论的分析,提出在新三板证券交易市场构建做市商制度已经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然后,再根据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各方面的条件来分析做市商制度运行的条件已具备,以此证明做市商制度能够在新三板市场中顺利运行。第三部分是做市商制度的实践经验考察。通过对纳斯达克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天津股权交易所的做市商制度在制度安排、具体运行和监管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此为鉴,找出规律,将它们作为设计新三板证券交易市场做市商制度的模板,并确定重点构建的制度。第四部分是构建我国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对策及建议。本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结合我国的国家和国内外关于做市商制度的成功经验,构建适于本土运行的做市商制度。并且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建设做市商的监管制度,以保障做市商制度能够在新三板证券交易市场的顺利运行与健康的发展。首先,对能从事做市商业务主体,及其资格进行论述,讨论是否只有券商才能从事做市业务,其他的自然人或法人主体能否成为做市商。其次对做市商的权利与义务进行界定,平衡做市商的得失。最后,对做市商的监管体制进行论述,确定其监管模式及内容,以保证做市商恰当的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发挥其对市场的应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