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个世纪以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的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那么,国外的百年经验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呢? 本文将检验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符合Patrick的理论,藉以期望其对今后一个阶段中国金融改革的取向与方式做出一点贡献。如果Patrick假说成立,也就是说金融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的兴盛,可以通过某种金融发展战略的制定并实施,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从而构成提出正确政策建议的理论基础。反之,如果金融发展仅是跟随经济增长变化的因素,那么金融政策的制定无疑只能是解决问题型的,对于发展中国家就是逐步造就一个高效、开放的金融市场,而制定所谓长期的金融发展战略将没有任何意义。 文章采用如下结构来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成果,并系统总结了我国的金融发展现状;其次,以金融的功能学说为突破口,确立了二者的回归方程式,并通过Granger因果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在我国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微弱的结论;最后,通过分析表明:这一方面与我国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金融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门槛效应”在我国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我国进行金融改制和大力发展金融等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性建议。 论文创新之处在于:以金融的功能学说为突破口,不仅使二者的关系变得合理性,而且建立了更为科学的回归方程式;在因素的选择上,大胆的舍弃了部分非金融变量,并引进了更具代表性的金融指标,使回归分析更具有说服力;而采取不同历史时期分阶段分析的新方法,更使得论文的结论具有合理性和说服力。
其他文献
期刊
资产证券化(ABS)是近几年国际资本市场的热点与趋势,未来的几年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重要的业务品种.理想的证券化资产应当包含可理解的信用特征与可预测
本文拟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定价分析方面做一探讨。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简单介绍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一些常识,分析了影响可转换公司债券价值的一些因素,着重介绍我国可转
本文拟从研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入手,分析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探索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水平的措施和途径。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2001年到2004年6月底连续三年半上市的261只新股发行数据和上市首日市场表现的统计,借助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等诸多影响新股上市定位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