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马路拉链”、“城市看海”等现象日益突出,综合管廊作为上述问题的终结者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但在我国一直发展迟缓,较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究其原因,综合管廊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基础设施项目,单单依靠政府难以为继,而PPP(公私合营)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综合管廊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准确评价与合理分担风险是综合管廊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PPP法律法规,且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研究甚少且不系统,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设计一套完整规范的风险分担流程,从公私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SPV)角度出发,以“风险相关理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初步分担→风险谈判分担→风险跟踪再分担→实证分析”为研究主线,探究公私双方所面临的风险及其风险行为,以期达成公私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合作目的,最终实现物有所值,兼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识别与评价风险。采用咨询访谈、实地实例考察和文献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清单,依据调查问卷结果,运用SPSS19.0因子分析法(FA法)得出17项关键风险因素,并以此作为风险分担体系。(2)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风险分担机制是风险分担中公私双方权责利制衡的制度体系。结合我国管廊实情,把风险分担原则与风险分担时点联系起来,形成初步分担、谈判分担、跟踪再分担三阶段风险分担,并设计了风险分担框架,进而从行为导向制度与行为归化制度两方面设计风险分担机制。(3)设计风险分担方案。(1)初步分担阶段—以风险控制能力与风险承担意愿为原则,以关键风险因素为风险分担体系,基于改进熵权-TOPSIS模型确定独担和共担风险因素;(2)谈判分担阶段—解决共担风险问题。以风险分担与收益相匹配为原则,考虑双方风险意愿与偏好,基于随机合作博弈理论,计算公私双方各自的Shapley值,求得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共担风险最优分担比例;(3)跟踪再分担阶段—以风险动态分担为原则,对风险进行动态跟踪、实时监测,对出现的新风险和发生“变异”的风险及时重新分配。(4)以六盘水综合管廊为实证研究。初步分担表明,宏观层风险主要由公共部门承担,中观层风险主要由私人部门承担,微观层风险主要由公私共担。然后计算共担风险最优分担比例,分析得出公私各方及项目总体风险溢价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