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役范畴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本文比较系统地对比分析了使役意义在汉语和英语中表达方式的异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汉语和英语由于受这两种语言各自特点的限制,使役意义的表达方式有同有异。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的表达使役意义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NP1+VP1+NP2+VP2”结构,但是两种语言对“VP1”和“VP2”的要求不同,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一种是“V/adj+N”结构,即在不及物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后面加上一个名词成分,构成动宾结构,表达使役意义。汉语中的这种用法没有形态上的变化,它沿袭了古代汉语中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用得比较普遍。而英语中的这种用法可以分成有形态变化和没有形态变化两种情况。在汉语和英语中,可以同时用这种形式完全对应地表达同一个使役意义的情况不是很多,往往是一种语言中的一种形式对应着另一种语言中的多种形式。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把汉语和英语中的这种表达形式简单地对应起来,发生负迁移情况。
汉语和英语还有一些各自特有的表达使役意义的形式。动补结构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结构,通过动补结构可以表达使役意义,其中包括不带“得”字的使成式(VR)以及带“得”字的“NP1+VP1+得+NP2+VP2”结构,这两种结构跟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中的动词和宾语补足语配合使用表达使役意义的结构,往往对应于汉语中动补结构表达使役意义的情况。学生受英语的影响,常常将使成式中的宾语放错位置,有时会漏掉使成式中表达致使原因的部分。有形态变化是英语的特点,因而英语常常用词缀来表达使役意义,存在使役形态。常用的词缀主要有四个,即-ize,-ify,-en,en-,它们都比较能产。而汉语只有一个表达使役意义的词缀“化”。学生在学汉语的时候,受母语影响有可能会泛化汉语中“化”这个词缀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