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民族居住区寄宿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校教育者的作用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nhr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民族居住区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学生上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集中教育资源,为边远地区的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但是,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寄宿学校就要远离亲人,独自生活,容易思家、自卑、退缩,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情绪问题和社会交往问题。在缺少情感支持和家庭教育监管的情况下,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对于寄宿生作用就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学校教育者区分为日常与学生互动的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校领导,采用两水平模型探讨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14所寄宿制中学255名学校教师、14名学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和2391名中学寄宿生心理健康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能够负向预测学生的心理问题(β1=-0.297,p=0.021;β2=-0.375,p=0.014;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度能够负向预测学生的心理问题(β=-0.395,p<0.01);同时,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度能够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用于寄宿生的心理健康(ES=-0.284,95%置信区间[-0.482,-0.112]);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决策不能够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β=-0.023,p=0.602),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决策需要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现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ES=-0.072,95%置信区间[-0.145,-0.011])。  结论:  1.青海地区藏民族寄宿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仍存在部分寄宿中学生存在心理困惑,需要教育者关注。  2.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寄宿制教育呈现主导作用,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度能够促进校园心理文化软环境建设,调动教师心理教育积极性,对学生渗透式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决策则是通过建设校园心理教育硬性指标,通过教师任务分配,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保障作用,教师串联领导与学生,贯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影响心理教育的全局。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是领导软环境能够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师心理教育水平,师生关系都在与寄宿生的互动中影响其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是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完成心理教育任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同为主观体验并受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的自尊与自我意识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玉树州
对于认知心理学来说,理论和模型是灵魂,实验是骨架,应用研究是血肉,三者不可偏废。到目前为止,文本阅读研究经历了若干阶段的完善,在理论基础、研究技术、实际应用等各个方面
中国处于急速转型的时期,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在加快,社会普遍感受到一种焦虑,这样的社会环境无疑加强了青少年的焦虑水平。本文以改善青少年的焦虑水平为目的,选取了青少年的个性和
论文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思想为指导,以师师合作为研究视点,在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合作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当代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组织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师师合作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