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民族居住区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学生上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集中教育资源,为边远地区的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但是,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寄宿学校就要远离亲人,独自生活,容易思家、自卑、退缩,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情绪问题和社会交往问题。在缺少情感支持和家庭教育监管的情况下,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对于寄宿生作用就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学校教育者区分为日常与学生互动的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校领导,采用两水平模型探讨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14所寄宿制中学255名学校教师、14名学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和2391名中学寄宿生心理健康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能够负向预测学生的心理问题(β1=-0.297,p=0.021;β2=-0.375,p=0.014;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度能够负向预测学生的心理问题(β=-0.395,p<0.01);同时,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度能够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用于寄宿生的心理健康(ES=-0.284,95%置信区间[-0.482,-0.112]);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决策不能够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β=-0.023,p=0.602),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决策需要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现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ES=-0.072,95%置信区间[-0.145,-0.011])。 结论: 1.青海地区藏民族寄宿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仍存在部分寄宿中学生存在心理困惑,需要教育者关注。 2.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寄宿制教育呈现主导作用,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态度能够促进校园心理文化软环境建设,调动教师心理教育积极性,对学生渗透式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决策则是通过建设校园心理教育硬性指标,通过教师任务分配,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保障作用,教师串联领导与学生,贯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影响心理教育的全局。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是领导软环境能够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师心理教育水平,师生关系都在与寄宿生的互动中影响其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是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完成心理教育任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