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能大于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是经济周期性波动中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表现,但是当产能超过有效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形成产能过剩,从而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很多负面效应。产能过剩现象的出现不仅会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以及非有效配置,而且产品供过于求会造成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库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倒闭,大批员工失业,银行坏账增多以及信贷风险增加,贸易摩擦加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等问题,最终将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分配体制的变化,消费品行业出现全面产能过剩现象。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开始新一轮增长,产能过剩迅速从消费品生产领域蔓延到投资品生产领域,在住宅和汽车等消费带动下,部分生产资料领域出现短缺,从而引发了投资热潮。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在投资周期结束、巨大产能开始集中释放时,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测度我国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水平,建立行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分析产能过剩的成因以及产能过剩对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对于企业和政府决策部门了解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波动特征、监测行业的经济运行动态和产能利用状况以及有效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量与产能过剩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利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行业产能过剩的测度着手,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产能过剩与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我国行业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来动态关注行业发展态势和产能利用状况。最后,针对如何缓解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如下:一、本文在微观经济学生产、成本、均衡理论基础上,借鉴Berndt和Morrison(1981)提出的成本函数法,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测度了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28个行业1999~2008年的产能利用水平,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行业发展的波动特征。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中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化炼焦、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造纸业、化学纤维七个产能过剩行业;我国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动呈现出与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致性;国家采取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治理产能过剩,但收效甚微;对于一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技术密集型行业,容易出现生产能力超负荷,产能利用率偏高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七个产能过剩行业,本文建立了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产能过剩形成的直接原因,并针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收效甚微这一现象,指出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生产要素定价机制不合理、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体制缺陷、利益驱使以及思想认识偏差、储蓄率过高等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二、本文在Lucas与Prescott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需求理论以及国外学者对过剩产能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ynamic Panel Data Model)建立了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方程,然后分别从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两个角度建立了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方程,重点对已形成的过剩产能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已存在的过剩产能并未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起到抑制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不完善和产业信息制度不健全导致了政府和企业在产能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出现投资膨胀现象。已存在的过剩产能也并未对自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抑制作用,这主要归因于资本的逐利性。产能过剩行业最初大多是盈利性较高的行业,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将在较高经济效益下实现的自我积累进行再投资。已存在的过剩产能对国内贷款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主要归因于商业银行出于信贷风险管理考虑,对产能过剩行业采取惜贷措施。三、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了我国28个地区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作为各地区工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度量指标。进一步地,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全国以及不同区域内部工业产能过剩对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关系。结论表明:我国工业产能过剩与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之间呈现出同方向变化。产能过剩降低了企业的贷款需求、增强了职工储蓄意愿、通过出口换取了大量外汇收入,这些都导致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系统内部,出现流动性过剩。我国东部地区产能过剩对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影响程度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投融资渠道较广,从产能过剩行业退出来的资金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适当的投资渠道。四、本文在市场结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钢铁、水泥和电解铝行业市场结构与产能过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CRn、赫芬达尔指数HI以及熵指数EI,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整体水平偏低并且呈现出U型变动趋势。较低的市场集中度形成原因有很多,直接原因在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钢铁企业区域集中度较低;大型钢铁企业发展缓慢,而中小型钢铁企业发展迅速;地方政府利用各种优惠政策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导致大量民营企业纷纷涌入钢铁市场;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工作障碍重重,进展缓慢等。同样,我国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整体水平也都很低。钢铁、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均较小,因此,行业内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形成过度竞争,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展开价格战。另外,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多表现出“易进难出”,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有效的进入壁垒;同时,由于落后产能退出涉及问题较多,大量落后产能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也很难从市场中退出,稀释了市场集中程度,都导致这些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五、本文选取了十个既能够反映行业产能过剩特征、又能够反映产能利用状况的经济预警指标,分别构建了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结果表明: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经济泡沫破灭以及“9·11”事件的影响下,2001年,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较2000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随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基础原材料行业的市场需求,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的行业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大幅上升。然而,2005年,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多建成投产,产能集中释放,导致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的供给已经远远大于需求,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出现了大幅下降,并且钢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进入了产能显著过剩的预警区间。2006年以后,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愈加良好,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的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出现大幅回升。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经济低迷,需求萎缩,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的产能利用状况综合指数发生大幅下降,并且钢铁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进入了产能显著过剩的预警区间,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产能过剩理论和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产能利用水平的测度、波动特征、产能过剩成因以及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产能过剩行业的运行状况及变动趋势,而且对于工业企业进行理性投资、工业行业健康发展、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宏观调控措施缓解产能过剩进而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