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O2纳米纤维骨架支撑的高载量电极与功能化隔膜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高比能锂电池的需求逐渐增加,亟需发展高面容量电极。构筑厚电极是提高传统电极材料面容量的一种有效策略,但锂离子的长程迁移问题和高电荷传输阻抗限制了电极的性能;锂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被广泛认为是理想的替代负极材料,但在充放电锂沉积/剥离过程中存在枝晶生长等问题。因此,发展长循环寿命高容量电极,是当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电极结构设计与电池界面调控的角度出发,设计并优化了厚电极和功能化隔膜体系,旨在实现其在高容量电极中的应用。(1)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二氧化硅纳米纤维(SiO2 NFs),选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磷钼酸调控电极组分的表面电荷,可控构筑了SiO2 NFs骨架支撑的高容量Li4Ti5O12三维厚电极,探究了活性材料层和集流体层不同质量比及不同抽滤顺序对Li4Ti5O12三维电极储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载量为10 mg cm-2的Li4Ti5O12三维高容量电极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载量为10 mg cm-2的复合厚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8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5%)和倍率性能(5 C下比容量为125 m Ah g-1)。同时,复合厚电极可以保障电池在80°C的高温下工作时仍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耐高温锂离子电池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2)设计制备了厚度为20μm的SiO2 NFs基功能化复合隔膜,系统研究了其对锂金属负极的界面调控行为。通过组装Li/Li电池和Li/Cu电池,探索了SiO2NFs基功能化复合隔膜对锂负极界面调控的电化学过程。电极/电解液界面阻抗的演变趋势证实了功能化隔膜改善锂金属电极的长循环稳定性。采用多种分析技术进一步验证了SiO2NFs基功能化隔膜调控锂沉积/剥离、抑制锂枝晶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SiO2 NFs基复合隔膜具有孔隙率高、浸润性好、热稳定性高和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可以使锂负极在1 m A cm-2电流密度下稳定沉积/剥离300 h以上,表现出优异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此外,该隔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可在80°C的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锂金属电池备选隔膜
其他文献
目前常规污染物已实现超低排放,但对硒的研究却有待深入。异相凝并是促进燃煤烟气污染物脱除的有效方法,通过向烟气中喷射凝并剂使气态硒冷凝吸附,细颗粒态硒团聚长大进而强化除尘器对硒的脱除效率。本文基于异相凝并对燃煤烟气中硒的脱除展开如下研究:首先设计加热SeO2溶液的气相硒发生方法,探究了温度、硒源浓度、气氛和注射速率等对气相硒发生过程稳定性以及累积回收率的影响,发现硒源溶液浓度为0.25~0.5 g/
学位
空调行业新的挑战在于如何使空调产品更加节能环保,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吸收式制冷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该技术能提升低品位热能乃至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但系统的尺寸和成本限制了该制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待优化设计。然而,吸收作用导致的超低压工作环境使得蒸发器中制冷剂出现了不同于大气压下的沸腾现象,常用设计准则不再适用。因此,吸收式制冷系统中超低压下狭窄空间沸腾特性的研究对系统核心部件蒸发器的优化设计
学位
传统化石能源燃烧产生大量CO2,造成全球气候变化,CCUS(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可以大批量捕集封存CO2,尤其是针对燃煤电厂碳排放,其中CO2矿化碱性固体废弃物技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本文针对钢铁厂产生的脱硫灰渣和垃圾焚烧电厂的飞灰两种原料,研究浮选等预处理过程对矿化反应的强化作用,考察反应过程中各参数对固碳量的影响,为碱性固体废弃物CO2矿化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首先选取一炼钢厂的脱硫灰渣为
学位
汞是一种神经性毒物,全球人为汞长期排放危害人类健康,工业烟气汞排放是我国人为汞中最主要排放源,光催化脱汞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对VTi及Ce-VTi催化剂光催化脱汞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级湿式超重力分选技术用于含汞污泥的分离,以实现汞一体化处理。首先采用板式催化剂制备Ce改性板式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参数对VTiB催化剂光催化脱汞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汞效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随
学位
铜基材料是电催化CO2还原反应(ECR)的理想催化剂,然而大多数铜基催化剂电子结构复杂、反应路径众多且制备过程难以控制,这导致其法拉第效率通常较低、起始电位较高且对单一产物的选择性较差。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因具有明确的结构且铜位点分布均匀为优化活性和选择性提供了模板和平台,但因大多数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具有较大的晶粒尺寸和占主导地位的微孔隙率结构,这不仅阻碍了电解质的渗透、活性物质传输及气体传质,还使得对
学位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从《巴黎协定》到我国“双碳”政策的提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必争之地。海上风电具有资源稳定丰富、不受土地限制等优势,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但除了向近海城市供电,海上风电向更远地区供电的需求、海上风电远海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对其远距离输电提出更高要求。研究海上风电的远距
学位
生物质资源的碳中性使其高效利用对实现碳减排、应对气候变暖、改善全球生态具有重要意义。5-羟甲基糠醛(HMF)和糠醛(FF)是两种基于生物质资源的重要平台化合物,是许多高附加值化学品与液体燃料的前驱体。目前生物质原料向糠醛类化合物定向转化的机理还有待研究,产物产率也亟待提高。本文旨在实现HMF与FF的高效协同制备,并通过二维红外等手段分析了生物质液相降解过程中的反应机理,深入探讨了球磨对生物质的预降
学位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太阳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且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正受到密切关注。但是,太阳能的利用受制于其间歇性,不稳定性的特点,而热化学储能是克服其局限性的有效选择。热化学储能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储能材料,其中Li4SiO4/CO2系统中因Li4SiO4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与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硅源筛选和掺杂改性两个方面研究了高性
学位
燃烧火焰中CO2和H2O能够抑制火焰中碳黑颗粒物的产生,温度也会影响碳黑颗粒的生成。对火焰温度场、碳黑和气体浓度场展开快速同时测量能够掌握燃料燃烧状态,进而改善燃烧方式,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的释放。在碳氢火焰中,从辐射信号中同时反演火焰温度场、碳黑和气体浓度场,需要求解非线性、病态且高维度的方程,通常使用数值反演方法进行,例如最小二乘正交三角分解算法等。然而由于数据吞吐量大,并且需要反复迭代计
学位
CO2吸收-矿化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燃烧后烟气碳捕集技术,可有效降低有机胺热再生能耗,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MEA/MDEA混合胺溶液作为CO2吸收剂,耦合粉煤灰作为CO2矿化原料,系统研究了不同因素及粉煤灰改性方法对CO2吸收-矿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以CaO作为模型化合物,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模式研究了混合胺溶液配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CaO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