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本地区(粤西)马拉色菌毛囊炎(MF)和花斑糠疹(PV)患者马拉色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2.检测马拉色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及胞外酶活性。 方法: 1.收集MF190例、PV131例和正常人91例皮肤刮片标本作真菌检查,阳性分离株分别用ITSI/ITS4、NL1/NL4引物PCR扩增ITS、D1/D2区序列,测序结果用Blast进行基因鉴定。 2.参照CLSI M27-A3方案,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3.采用API-ZYM半定量的微量方法系统检测菌株胞外酶活性。 结果: 1.马拉色菌分离株基因鉴定 412人中分离出马拉色菌214株(51.94%),包括糠批马拉色菌140株(65.42%)、球形马拉色菌42株(19.63%)、合轴马拉色菌18株(8.41%)、日本马拉色菌7株(3.27%)、斯洛菲马拉色菌3株(1.4%)、限制马拉色菌3株(1.4%)、钝形马拉色菌1株(0.74%)。 190例MF患者中分离出马拉色菌129株(67.89%),其中糠秕马拉色菌70株、球形马拉色菌36株、合轴马拉色菌12株、日本马拉色菌5株、斯洛菲马拉色菌2株、限制马拉色菌3株、钝形马拉色菌1株。131例PV患者中分离出马拉色菌53株(40.46%),其中糠秕马拉色菌40株、合轴马拉色菌6株、球形马拉色菌4株、日本马拉色菌2株、斯洛菲马拉色菌1株。91例正常人中分离出马拉色菌32株(35.16%),其中糠秕马拉色菌30株,球形马拉色菌2株。MF与PV患者菌种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 2.马拉色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 选择96株马拉色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包括53株糠秕马拉色菌、28株球 形马拉色菌、6株合轴马拉色菌、3株日本马拉色菌、3株限制马拉色菌、2株斯洛菲马拉色菌、1株钝形马拉色菌。泊沙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联苯苄唑、氟康唑、咪康唑、卡泊芬净MIC分别为0.125~0.5μg/mL、0.125~1μg/mL、0.25~2μg/mL、1~16μg/mL、2~16μg/mL、2~32μ/mL、8~16μg/mL、4~32μg/mL、32~128μg/mL。糠秕马拉色菌对泊沙康唑敏感性低于球形马拉色菌(P=0.011),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高于球形马拉色菌(P=0.006)。 在联合药敏试验中,氟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时95株显示无相互作用[0.5<分数抑菌浓度指数≤4],而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时91株显示无相互作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异维A酸对15株糠秕马拉色菌MIC>128μg/mL,与氟康唑联合时显示无相互作用。 3.马拉色菌分离株的胞外酶活性 选择51株马拉色菌进行体外胞外酶活性检测,包括24株糠秕马拉色菌、13株球形马拉色菌、5株合轴马拉色菌、3株日本马拉色菌、3株斯洛菲马拉色菌、2株限制马拉色菌、1株钝形马拉色菌。除2株限制马拉色菌外,其它菌株均分泌碱性磷酸酶、酯酶C4、类脂酯酶C8、缬氨酸芳胺酶、白氨酸芳胺酶、酸性磷酸酶和萘酚磷酸水解酶。与球形马拉色菌相比,糠秕马拉色菌分泌酯酶C4和类脂酯酶C8较多(P=0.001),而分泌萘酚磷酸水解酶较少(P=0.011);糠秕马拉色菌分泌酯酶C4和类脂酯酶C8多于合轴马拉色菌(P=0.003)。 结论: 1.糠秕马拉色菌为本地区MF、PV和正常人最常见菌种。MF依次为糠秕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而PV依次为糠秕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 2.96株马拉色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泊沙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伊曲康唑>联苯苄唑>氟康唑、咪康唑>卡泊芬净。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用药未显示明显相互作用。 3.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异维A酸对马拉色菌无明显抗菌活性,也不影响氟康唑抗菌活性。 4.马拉色菌分离株几乎都能分泌酯酶和蛋白酶。糠秕马拉色菌分泌酯酶C4和类脂酯酶C8能力强于球形马拉色菌和合轴马拉色菌,而分泌萘酚磷酸水解酶能力弱于球形马拉色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