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奠基时期,作为先秦历史的总结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亦有重要地位。这是一个诸侯林立、战争纷繁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大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图为争霸兼并战争增加资本;小国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依附于大国,寻求庇护。虽然战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正是在这不断的征伐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实际制定适合本国立足和发展的策略,造就了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圈和文化中心。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姜姓诸侯国。太公望在政治上推行西周政治制度,突出“尊贤上功”;在经济上的因地制宜,“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奠定了齐国经济大国的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成为重要的诸侯国。随之产生的齐文化亦是精彩纷呈,独具特色。虽然“编户齐民”较为系统的作为制度出现在汉代,但是齐国首创的“编户齐民”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对后世的人口管理和社会基层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研究齐国推行的这一制度在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鉴于此,笔者以齐国的“编户齐民”问题和齐国所推社会基层组织形式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战国齐陶文的整理分析,探讨先秦时期齐国“编户齐民”和社会基层组织制度发展程度问题和各阶段不同特征,以期说明齐国这一首开之制的重要性及其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本文重点就齐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方面尤其是齐国所施行的基层乡里行政组织制度和编户齐民制度的发展做了较为详实的论证,得出了一些结论。一方面,齐国的行政组织制度在周初分封时承继了西周王室部分制度,将其与齐地民俗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中原诸国的行政体系。到了春秋时期,经过桓管改革,齐国的地方社会基层组织制度开始有了初步的构建。经过整个春秋时代,齐国基本建立起来较为完整的行政体系框架,并且出现了两套不同的系统,只是在基层组织的职能方面还有所不足。基层乡里组织并不具有专门的行政功能,乡里存在的必要性更多的体现在其军事功能方面;同时,齐国地方行政组织划分虽有了一定的地域性,但只是相对的。齐国地方行政组织只是在大范围内的划分,基层乡里仍然有比较浓厚的血缘性,但这一时期乡里已经开始出现不断地域化的趋势。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变化,加之齐国进行的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齐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齐国的地方行政体系基本确立,形成了以县为最高地方行政机关的县、乡、里三级行政体系,这标志者齐国单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确立。齐国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里呈现出普遍的地域性,在乡里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血缘社会组织基本消亡,乡里职能更加的明确和详细。另一方面,在人口管理上,由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对人口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齐国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和“编户齐民”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对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齐国首创的“编户齐民”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对后世的人口管理和社会基层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