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未成年人行为失当频发,家长教养失度,甚至纵容包庇,对社会公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破坏公共秩序的报道在我国大量见诸报端,“熊孩与熊父母”的现象受到热议。作为防范措施和应对路径的亲职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所谓亲职教育是指对家长实施的教育,既包括机构教育,也包括自我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帮助那些将要成为父母的成人,使他们做好准备,成为更“职业”的家长,亦可称为“家长教育”。本文基于公共治理理论和政府责任理论,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当前昆明市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供需现状进行调查,力图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供需现存的问题和原因,并尝试提出各主体协同促进供需平衡的路径选择。当前昆明市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的供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亲职教育的三类供给主体缺失;(二)亲职教育的需求方两极化;(三)亲职教育供需内容“唯知化”;(四)亲职教育活动的安排忽视家长的需求;(五)亲职教育环境资源不足;(六)风险群体游离于当前亲职教育的实践之外。针对上述存在的供需现存问题,本研究基于公共治理理论,从政府职能部门、亲职教育从业机构、亲职教育对象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昆明市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供需平衡的路径选择。在政府职能部门方面:(一)以渐进调适的方法完善亲职教育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二)将亲职教育的发展与监管纳入政府职能;(三)探索建立亲职教育从业资质认证体系;(四)利用大众传媒倡导科学的亲职教育理念。在亲职教育从业机构方面:(一)多元主体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共同推进亲职教育的实施;(二)向家长大力推介亲职教育的重要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三)合理设计亲职教育的内容;(四)积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亲职教育实施方式;(五)授课主体加强自身亲职教育的专业素养。在亲职教育对象方面:(一)积极转变错误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对亲职教育的重视;(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寻和选择多种亲职教育学习途径;(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避免“唯知化”倾向;(四)将亲职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子女教养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