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钛(Ⅲ)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茂钛(Ⅲ)配合物因其在单电子转移的自由基催化反应中的广泛应用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其中配合物结构是决定其催化反应性最重要的一环。新型茂钛(Ⅲ)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基本性能研究不仅能丰富茂钛配位化学理论体系,而且对理解相关催化性能,进一步合理设计单电子转移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合成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新型茂钛(Ⅲ)配合物,通过结构表征、性质表征和理论计算,探究其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此类配合物的自由基催化反应提供借鉴。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二配位的螯合配体β-二酮,合成了 β-二酮茂钛(Ⅲ)配合物。该反应包含以下三部分:一方面,由二氯二茂钛在萘/钠还原体系中合成一氯二茂钛;另一方面,利用氢化钠和β-二酮合成β-二酮钠盐;最后,将前二者产物进行反应并结晶,获得目标产物。利用该合成方法,成功获得9例二茂钛(Ⅲ)β-二酮配合物。此外,将五甲基三氯单茂钛和β-二酮钠盐直接反应,获得了 2例新型β-二酮二氯五甲基单茂钛(Ⅳ)配合物。该方法具有底物适用性好、产物纯度高、经济高效、适合大量合成的优势。2)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波谱(EPR)及荧光光谱等表征技术对β-二酮二茂钛(Ⅲ)配合物进行了系统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1 1例配合物结构中:分子间普遍存在氢键作用(包括芳香氢键)。β-二酮二茂钛(Ⅲ)配合物和β-二酮二氯五甲基单茂钛(Ⅳ)配合物的中心金属Ti(Ⅲ)的配位构型分别为四面体和五面体。其中,苯甲酰丙酮二氯五甲基单茂钛(Ⅳ)配合物分子中还存在π-π芳香堆积作用。EPR分析证实了茂钛(Ⅲ)物种的存在。二酮配体的取代基电子效应,配位溶剂效应影响g值和晶体场分裂能,并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冷冻低温EPR表明Ti(Ⅲ)配合物为斜方对称配位环境。单电子大概率分布在dz2轨道。3)利用DFT理论计算做了尝试性的探索。研究了配合物分子的结构稳定性,并探究了O…O轴折叠的二面角和结构稳定性的关系。通过对结构进行基态前线轨道、垂直激发性质与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计算,荧光光谱计算,自旋密度计算,电荷转移百分比计算,初步探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间的构-效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陕北黄土丘陵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林场和富县任家台林场采集的油松、狼牙刺和黄刺玫树轮样本,通过测量树轮宽度、稳定碳氧同位素比率(δ13C和δ18O),分别建立树轮宽度年表(Tree ring standard chronology,STD)、断面积增量年表(Basal Area Increment,BAI)、稳定碳氧同位素比率年表,并计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大气二氧化碳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我国已大规模投入商业运营。因其复杂的燃烧特性,目前存在着自控系统投入率低、锅炉运行有待在线优化等问题,且由于新能源电力入网比例逐年增加,迫使火电机组更频繁地执行负荷调峰任务,这些均对CFB锅炉燃烧运行状态调整的快速性、精准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CFB锅炉燃烧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CFB锅炉燃烧系统自动控制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质量、农作物生长、人体健康等均会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青海湖地区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度假地,也是重要的农牧业产品供给区,对环青海湖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是一项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应用性课题。本研究在环青海湖地区采集了 87个表层土壤样品,并利用pH计、磁化率仪、激光粒度仪以及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了其pH值、磁化率、粒度和有机质等理化指标,利
学位
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有助于实现其专业化发展,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受个人科研能力、对科研的认识以及科研氛围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粤西北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实然与应然状况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粤西北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是一件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涉及教师自身科研意识的提高、中小学校科研平台的搭建、师范院校专家引领以及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鼎力扶持。
学位
学位
一氧化碳气体是钯催化羰基化偶联反应中重要的羰基来源,但其自身毒性较高,且气体钢瓶的使用存在操作复杂、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故非气体式羰基源的发展和应用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常见的羰基源分为三类,有机小分子类CO等价物所含CO的质量百分比较高,且分解产物毒性较小,但其存在释放条件剧烈、释放条件与催化条件不兼容、原子经济性不佳等问题;羧酸衍生物类CO代用品的CO利用率较高,且常与双室反应装置配合使用,避免
朱旭:您在世纪之交进入到武汉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也是中国学术思潮激烈涌动的时期,您缘何决定继续升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能不能谈谈您此时的学术思考或者人生规划?周新民:世纪之交也是中国学术开始转型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大概有三次重要转向。一九八〇年代之初,学术研究呼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开始从西方广泛引进各种思潮和学说,而启蒙思想是被引进的重点思想资源。因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