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将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推进引擎。这使得本文思考,我国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效率及其演化到底怎样?靠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模式是否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按照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如果考虑环境约束,其效率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文希望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众多研究均认为,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关系。然而,这些研究除了论证互动关系存在外,很难得到深层次的发现。有鉴于此,本文退而求其次,仅研究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效率演变情况。考虑到我国“工业先行”的发展路径,这种处理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国国情。此外,本文还研究了环境约束下我国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效率,这在前人研究中并不多见。具体来说,本文采用我国大陆30个省份(西藏除外)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径向距离和方向性距离,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各省份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传统效率和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考虑了环境约束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最后使用GMM与FGLS两种估计方法对忽略与考虑环境约束的各种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数据分析,使得结果更为稳健。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整体推动效应正在减弱,地区间差异明显。从多数省份来看,忽略环境因素会高估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效率。效率指数的分解发现,工业化对城镇化推动效应的减弱主要来源于技术前沿面的下降,这表明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创新作用有限,或许第三产业在今后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将日渐重要。通过对效率变化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各相关因素的变化对全要素增长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污染天堂”假设在我国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进程中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