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低浓度的正戊酸在正丁醚中的分离问题,本文采用三乙胺为络合萃取剂,水为稀释剂,在正戊酸浓度为0.3776 mol·L~(-1)~0.6847mol·L~(-1)的范围内进行了络合萃取平衡和萃取动力学研究,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总传质系数模型,为萃取设备的合理选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搅拌时间下对平衡分配系数的分析,确定30min为萃取平衡时间。并分别研究正戊酸浓度、三乙胺浓度、稀释剂及温度对萃取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低浓度的正戊酸在正丁醚中的分离问题,本文采用三乙胺为络合萃取剂,水为稀释剂,在正戊酸浓度为0.3776 mol·L~(-1)~0.6847mol·L~(-1)的范围内进行了络合萃取平衡和萃取动力学研究,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总传质系数模型,为萃取设备的合理选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不同搅拌时间下对平衡分配系数的分析,确定30min为萃取平衡时间。并分别研究正戊酸浓度、三乙胺浓度、稀释剂及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乙胺浓度的增加,平衡分配系数增大。且随着萃取温度的升高,三乙胺萃取正戊酸的平衡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下,网络化科学普及已经成为向大众宣传的重要手段,各种科普应用层出不穷,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移动设备对科普资源进行轻松访问,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随着科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庞大,用传统方式去整合这些资源显然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云计算技术为当下科普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操作平台,它将资源集中在云端,对其进行集中化管理,各个分散
“2011计划”、“中国制造2025”的相继提出无疑表明创新已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已逐步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促成政产学研社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可谓是意义重大,它不仅能促成新型合作机制建立,而且会助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2011计划”提倡的协同创新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相比,可以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如果说传统产学研是“
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的内容建设中,楚国科技文化是重要的展陈项目,而在楚科技文化中,青铜文化又居于核心地位。关于青铜矿冶技术的展陈设计,我国虽有先例,但却多集中在博物馆领域,而且缺乏相应的理论探讨、研究。鉴于博物馆与科技馆展陈受众、内容、方式等因素的区别,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了解楚国采矿、青铜冶铸技术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对科技馆展陈古代科技做出理论上的建构。青铜文化是人类童年的智慧,如何欣
在全民科学文化素养亟待提高,科技馆事业空前发展,科技馆教育呼唤新生命力的今天,融入科学探究性学习理念的教育活动无疑成为一类重要选择。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尝试梳理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探究性学习理念在国内外正规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国外科技馆实验活动开展现状,国内实验教育在科技馆开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探究性学习层次理论、探究性学习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等,旨在深化对探究性学习理念的理解并
跨国专利是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跨国专利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形成了专利知识流动网络。因此,本论文从跨国专利知识流动网络的层面就起源国到目的国的专利申请展开研究,重点从知识流入总量、国家所在的网络位置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三个方面来研究跨国专利申请。本论文通过对跨国专利知识流动网络的描述性分析,根据2007-2013年的非本国居民专利申请数据得到专利知识流动网络,从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等方面对跨国专利知识流
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科技为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日益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力量。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科技创新,八师石河子市从整体而言创新能力较弱,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不足,缺乏高层次创新型人力资本,最为重要的是尚未建立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如何通过对自身技术创新状态进行
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国有科研院所进行了企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科技与市场的关联性依然没有得到提高,S研究院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以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等为理论基础,以价值链分析法为研究工具,研究了S研究院的价值链、其科研工作价值链以及其与产业价值链的关系等价值体系。结合S研究院的现状,本文发现S研究院的价值体系存在一定的价值弱化、价值缺失和价值错位问题。因此,本文建议S研究院根据其自身特
地方社科院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机构,作为地方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在转型新型智库的发展中,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学术过硬的科研人员队伍。而作为未来科研人才队伍中坚力量的青年科研人员,他们的快速成长对地方社科院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从地方社科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出发,构建符合青年科研人员需求特点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科研工作的热情,是地方社科院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S省社科院的青年科
作为人类文化中的重要一脉,科学在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光鲜的科学“象牙塔”背后,也发生着损毁科学形象的行为。这就是近些年饱受诟病与热议的科学家的科学不端行为。什么是科学不端行为?诱发科学家科学不端行为的动因是什么?如何进行防范与矫正?这些急需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构成了本论文的研究源起。本论文的总体框架为:首先,对科学不端行为现象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科学不端行为的定义及其表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业家班伯格兄妹与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合作建立了举世闻名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经建立便成为科学研究的圣地。它为何能够吸引一流科学家,它的科学激励模式何在?这些构成了本文的研究缘起。为探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取得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本文围绕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科学激励模式的“起因或由来”、“内容”、“价值及启示”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本文介绍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