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网球赛事具有数量多、级别多样、地域分布广等特点,如何在众多比赛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赛事是获得胜利的关键,这就对球员有针对性地安排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截至2014年10月27日,WTA单打排名前十位选手中连续四年跻身TOP10的六名球员,以及哈勒普和布沙尔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八位球员2011-2014赛季所有的选赛、参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每位球员从转入职业到进入前十的各个排名阶段的选赛级别、选赛站数、和地域选择等数据给予分析,试图找出其选赛规律,为我国青年女子网球选手合理安排赛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由于WTA赛事数量多、级别多样以及竞赛规则等原因,导致赛事性质不尽相同,球员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参加一些比赛。2.高水平女子球员年度参赛数量与年终排名没有线性关系,平均年度参赛数量和参赛场次分别为19站和63次,参赛站数和场次分别控制在15-23站和55-70次较为合适,过多和过少的参赛数量和比赛场次都会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3.高水平女子球员赛事级别的选择是以“四大满贯”为核心,皇冠赛为主要组成部分。大赛前后常利用低级别比赛来调整状态,在这些赛事的选择上尽量避开与自己相同水平的顶级球员。4.高水平女子球员以硬地赛为主,其次是红土赛,草地赛最少,少数球员会参加其他场地类型的比赛。大满贯开赛前,球员会选择类型相同的场地进行热身赛,每位球员都有相应擅长的场地类型。5.欧洲赛区在地域分布方面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北美洲凭借较多的赛事举办数量受到球员的青睐。亚洲是第三大参赛地域,其次是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赛区的数量最少。组委会对比赛场地的安排直接影响了顶级球员年度参赛场地类型的分配和参赛地域的分布。6.围绕大满贯赛事,高水平女子球员全年有相对固定的参赛时间间隔安排:大满贯开赛之前一般安排至少一周的时间调整状态,大满贯结束之后一般会留有三周以上的时间进行恢复性的调整,很少出现连续性参赛的情况。7.排名300位之后主要参加ITF低级赛事,大部分球员选择“本土”作战或就近原则;排名300-128位,参加高级别ITF和低级别WTA赛事,选赛区域集中在自己国家附近;排名128-64位,参赛重心转移到以大满贯为首的WTA巡回赛,选赛区域多集中在大满贯举办地域;排名64-10位,任何级别的WTA赛事都可以参加,参赛地域分布更加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