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家长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fan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当下已成为常态,参与学生学业评价作为一种新的家校合作模式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树立学习观念以及培养学习习惯等的关键时期,而家长参与学生学业评价可以对学生学业起到诊断及反馈等作用,因此对低年级学生家长参与学业评价现状的研究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对镇江市小学低年级的252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对家长进行的访谈发现,目前家长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较高,参与内容及参与方式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且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业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参与动因方面,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且多认为参与评价是自身的责任。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是最主要的内在动因,学校教师的要求是最主要的外在动因。在参与内容方面,对于学科知识,家长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关注度较高。三门课程中,家长分别对识字与写字以及综合性学习模块、数与代数以及综合与实践模块、“说”和“听”模块较为关注。此外,家长也较多地参与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评价,并倾向于对学生运动参与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模块的评价。而除了以上课程之外的学科课程,家长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对于学习方法,家长更关注孩子的自主性学习。对于学习情态,家长对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的关注较均衡。在参与方式方面,家长较多使用测量性评价的方式,如观察、交谈等方式,而对描述性评价的使用不够熟悉。此外多数家长在评价时会做出价值判断,且家长会较多地听取教师关于学生学业的评价意见。在参与效果方面,多数家长表示参与学生的学业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帮助学生调节学业目标并激励学生的学业状态。通过从参与动因、参与内容、参与方式以及参与效果四个维度对小学低年级家长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首先,在参与动因方面,传统亲子关系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家长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教师和学生也会邀请家长参与。其次,在参与内容方面,受当前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家长参与评价的学科差异现象可以归因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具有明显侧重点的现状;对于自主性学习的关注则是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的评价重心逐渐向教育过程倾斜;家长对学生学习情态的评价则受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而显示出较为均衡的特点。在参与方式方面,由于家长自身缺少系统性与专业性评价的能力,所以使得测量性评价的使用较多;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则是交谈与观察的方式使用较多的主要原因。最后,在参与效果方面,家长参与学业评价提高了家长对学生学业的帮助并且改善了学生的学业成就。为了更好地促进家长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加强家长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的意识,包括对家长进行学业评价的认知教育、技能培训以及为家长与学校树立正确的参与观念。其次,需要健全家长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的模式,确立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建立多样化的家长评价方式。最后,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完善家长参与的评价体系,确立参考标准作为家长参与学业评价的基础。国家应提供专项资金补贴,且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保证评价活动的有效实施。此外,应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来提高家长参与评价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党中央提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优化乡村金融供给,助力脱贫攻坚背景下,针对仁寿县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支持不足、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配套设施不健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不足
全天候摄像机能够提供24h不间断视频监控,并能在各种恶劣气候环境下良好运行.相对于普通摄像机,全天候摄像机运行的环境可以是复杂多变,也可能极端恶劣,解决了当前新出现的一
为揭示干旱胁迫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评价不同种质间抗旱性差异,以项目组杂交创制的19份新种质为试验材料,以水城高羊茅和黔草1号高羊茅为对照,采用室内连续干旱法测定分
<正>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网站3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提升;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基本稳定,5G用户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2月DOU保持较
针对类比判断方式在火灾监控数据处理系统中的作用,定性地阐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列举了几个应用实例,并指出类比判断方式的发展方向与不足之处.
已有大量产业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但缺乏面向电信网络的分析工作。采用我国电信2004—2017年各省市数据,构建引入网络中介效应模型计量分析其对电信业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组)或单用复方丹参(对照组)均为30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程半年。
从人畜共患病产生的渊源、人畜共患病的现状、中医药防治人畜共患病取得的成就、中医药所面临的问题和其发展趋向5个方面对中药防治人畜共患病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有助于人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