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方式对葫芦形地连墙受力性状的影响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的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为适应实地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及现场条件的限制性,地连墙设计在结构选型上出现了较大的突破,从常规的矩形到圆形再到更为复杂的双圆形或葫芦形。这种由直线型到曲线型的变化趋势使得地连墙结构体现在空间效应上的作用影响越发的显著,尤其是葫芦形地连墙,在进行大小圆开挖施工时难以保证开挖的均匀性和对称性,导致其受力和变形性状与矩形、圆形或双圆形地连墙有所不同。本文就以洞庭湖大桥锚碇基坑为工程背景,以其葫芦形地连墙为研究对象,对基坑开挖方式这一施工控制关键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二维弹性地基梁计算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针对现行规范仅提供了圆形地连墙的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等效弹性系数的确定方法,可以将双圆形或葫芦形地连墙简化成圆形地连墙,再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计算。(2)取单位地连墙截面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为弹性地基梁进行二维分析计算,得出了墙体沿深度方向的位移、弯矩的变化曲线图,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锚碇基坑建立三维模型,分别模拟了几种不同的开挖进程,即均匀开挖、大小圆先后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和局部开挖,分析得出不同的开挖方式确实会对地连墙围护体系造成一定影响。通过详细计算结果对比发现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如地连墙水平位移、环向应力及其周边土体竖向位移等,虽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大致的变化趋势和相关规律是相同的,像地连墙水平位移和环向应力在沿墙体深度方向上均呈抛物线型分布,最大值大致出现在距墙顶28m处;地连墙周边土体沉降沿远离基坑的方向呈凹型,这也证实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的可行性。同时还发现只有预留核心土这种开挖方式在具体数值结果上显示出一定优势,其余几种开挖方式均会对地连墙造成些许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云存储服务商为用户提供了理想的数据外存服务。数据外存导致用户失去其对数据的控制权。因此,在享受便捷服务时,如何使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诚实的保护用户数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中,儒家思想逐渐形成并随着朝代更替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篇章,儒家所倡导的核心思想,在我国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以及文化领域都有着深远的
在最近的几年里,三价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荧光发射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三价镧系离子由于在4f,5s25p6层的电子轨道中特殊的电子层结构,使得其在4f-4f电子轨道存在可以发射出尖锐且窄峰位的发光跃迁能级。由于这些离子的发光波长基本不会受到外界的环境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将稀土离子掺杂到不同的基质中,来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