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前列地尔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行PCI术患者心肌微循环(Myocardial Microcirculation)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的实验研究方法。前瞻性入选2014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五科,明确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PGE组,31例)和对照组(CON组,31例)。入选标准:(1)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NSTEMI的诊断标准;(2)家属同意择期行PCI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入院后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接受PCI治疗。排除标准:(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需行急诊血运重建;(3)心原性休克;(4)对于前列地尔等药物成分过敏;(5)存在抗凝、抗血小板禁忌;(6)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转氨酶大于正常上限2倍或需要透析治疗;(7)既往曾行PCI、CABG术,或明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8)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严重创伤以及肿瘤;(9)拒绝参加本项研究。两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Ⅱ ReceptorBlocker,ARB)、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β受体阻滞剂、调脂、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PGE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内应用前列地尔(凯时,北京泰德制药)20ug+100ml生理盐水缓慢静注,2/日,连续应用至术后第7天。CON组患者静脉内以同样的方式、剂量及速度给予生理盐水。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于我院导管室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用药不良反应、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术后7天、30天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绞痛发作例数、持续时间(次/分)及硝酸甘油药物消耗量,随访比较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差异。所有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双侧P<0.05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0例,女性12例;PGE组患者31例(男性26例,平均年龄67.39±7.87岁),CON组31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68.84±8.44岁)。 1、两组一般基线资料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体重指数、血肌酐、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TIMI评分、GRACE评分、CRUSADE评分以及基础药物治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两组患者入院后心绞痛发作例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药物消耗量比较结果 PCI术前PGE组共有23例(74.19%)发作心绞痛,CON组有19例(61.29%)发作心绞痛,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16);心绞痛的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11.83±3.84min vs.10.74±4.19min,P=0.235)。PCI术后1周两组分别有4例(12.90%)和6例(19.35%)有心绞痛再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90)。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两组内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术前均明显缩短(11.83±3.84min vs.2.88±0.80min;10.74±4.19min vs.2.65±0.42min,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486)。 硝酸甘油药物消耗量两组术前无统计学差异(34.56±23.88mg vs.36.36±25.29mg,P=0.816),PCI术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1.29±6.29mg vs.13.50±5.57mg,P=0.568),组内比较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 3、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两组患者入院后测定的cTnⅠ水平相似(5.14±2.44μmol/Lvs.4.96±2.23μmol/L,P=0.767)。组内比较不同时间点(PCI术前vs.术后72小时)的cTnⅠ可见显著性差异(2.99±0.69umol/L vs.1.94±0.54umol/L;3.16±0.79umol/L vs.2.09±0.68umol/L,P<0.05)。组间术后72小时的cTn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1.94±0.54umol/L vs.2.09±0.68umol/L,P=0.347)。 4、两组患者PCI手术资料及心肌微循环相关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行CAG时,其梗死相关血管分布比例、植入支架平均长度及直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CI术后PEG组LAD、RCA CTFC小于CON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1±6.00 vs.24.29±5.59,P=0.045;16.88±3.72 vs.23.00±6.00,P=0.021)。PGE组LCX CTFC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6±6.67 vs.18.50±6.53,P=0.343)。术后心肌灌注TMPG3级比例PGE组高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71)。术前TIMI3级、术后TIMI3级比例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缓血流/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无差别(9.7% vs.12.9%,P=0.688)。 5、两组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患者入院、术后7天、术后30天通过心脏超声测量LVEF,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5.29±4.14 vs.45.55±3.67,P=0.796;47.37±3.91 vs.46.93±2.71,P=0.858;48.87±4.30 vs.47.63±3.46,P=0.298),两组内术后30天较入院时LVEF均有统计学差异(45.29±4.14 vs.48.87±4.30,P<0.05;45.55±3.67 vs.47.63±3.46,P<0.05)。 6、临床安全性评价 在前列地尔应用期间,PEG组患者患者均未出现血压降低。5例患者出现局部静脉炎但均能耐受,予以水化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出现头痛,调整剂量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过敏、胃肠道不适、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随访30天内,PGE组与CON组心原性再住院患者分别为1例和2例,CON组患者有1例出现严重心力衰竭,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再发性心梗和靶血管血运重建。两组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静脉内应用前列地尔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心肌微循环的状态,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