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托邦书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文学表现,受到了许多文化与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乌托邦"作为一个同时指向"不存在"与"完美"这二重意义的特殊概念,包含了人们对于与生存密切相关的物质、情感、意义等多方面的现实体认与理想憧憬,不可不谓生结于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枚奇珍。诚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下,不同作者的乌托邦书写呈现出了各异其趣的叙事方式与价值取向,但其对于人之生存的关注,对于理想生境的追求,却是贯穿于乌托邦书写始终的一道精神宗旨。反之,也正是在不同时代语境与不同作者的共同建构之下,乌托邦书写方得以展现出其丰富面貌。笔者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京派小说的乌托邦书写作为考察对象,分别从文化学、生态学、美学、心理学、生命哲学等多重视角对其展开探索,并借鉴具有前沿性与针对性的西方理论,对京派小说的乌托邦书写展开研究。本论文在整体上依循由表及里、由结构到意义的论述逻辑,试图从京派小说中挖掘乌托邦意识,解析京派作家对独特的乌托邦形象的建构过程、建构方式,及其价值蕴藉,并意图通过此番解析,论证京派作家笔下乌托邦独特的"人间"属性。具体包括从时代语境与心境、艺术构想与探索、文化活动等方面,对作为一种"情结"的乌托邦在特定文化、心理层面的映射与表现进行探讨;以此为引,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三组关系,展开对京派小说乌托邦书写的整体生态秩序的析理;继而以一种"演化互动"的理念,观照京派小说在时、空、人三重维度上所呈现出的乌托邦结构形态的丰富变化,及其以"多异"的审美感受为特征的艺术表现;最后,则在生命关怀的层面,对京派小说的乌托邦书写进行存在意义上的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