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机体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肠道微生物以及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以及临床诊断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宿主肠道内的丁酸主要来自微生物的发酵,因此,肠道内丁酸产生相关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肠道营养研究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通过研究参与代谢丁酸的相关肠道菌群,一方面有助于探究肠道内未知的功能微生物,加深对该类菌群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体内合理调控该类菌群以及肠道内丁酸的产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1健康与腹泻仔猪粪样中挥发性脂肪酸和菌群的比较通过对比健康与腹泻仔猪粪样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菌群的差异,初步探讨腹泻对仔猪后肠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仔猪粪样中挥发性脂肪酸主要以乙酸、丙酸和丁酸为主;与健康仔猪相比,腹泻仔猪粪样中乙酸含量有升高的趋势,总VFA、丙酸和丁酸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乙酸占总VFA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丙酸占总VFA的比例则显著降低(P<0.05),丁酸占总VFA的比例有降低趋势。PCR-DGGE指纹技术分析表明:腹泻发生后,仔猪粪样中总细菌和梭菌Ⅳ菌群在DGGE图谱上并没有特异性的条带消失或出现,但相似性分析显示,腹泻仔猪样品趋于归类于同一簇。Real-time PCR定量分析显示:仔猪腹泻后,粪样中的总细菌、乳酸杆菌以及梭菌Ⅳ菌群的数量显著下降(P<0.05);而大肠杆菌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2猪源肠道丁酸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为了研究猪肠道丁酸产生菌的多样性,本试验对猪源肠道丁酸产生相关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利用Hungate滚管挑菌技术,从新鲜猪粪样中分离丁酸产生菌:试验采用添加乳酸的YCFA、添加葡萄糖的YCFA以及添加葡萄糖-纤维二糖-瘤胃液的M2GSC三种培养基,依据菌落形态差异挑取单菌落172个,而后将挑取的单菌落接种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24h;培养液经气相色谱仪检测代谢产物丁酸的含量,初步分离筛选获得肠道产丁酸菌33株.丁酸产量介于2~8mmol/L;将保存后能够成功复活的丁酸产生菌株进行后续试验,最终获得11株肠道丁酸产生菌。3肠道丁酸产生菌株的鉴定与分类为了进一步探究试验二所分离到的猪肠道丁酸产生菌的种类和特征,本次试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对所获得的肠道丁酸产生菌进行鉴定分类。结果表明:菌株LGM-B3和LGM-B7归为一类,为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杆菌,归属为梭菌属,可初步判定为Clostridium subterminale;菌株LGM-F18和LGM-15a归为一类,为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球菌,归属为巨球菌属,与Megasphaera elsdenii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达99%以上;菌株LGM-F14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球菌,归属为肠球菌属,与Enterococcus hirae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菌株LGM-F26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球菌,归属为链球菌属,与Streptococcus bovis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菌株LGM-J1、LGM-J9、LGM-J13、LGM-J13-2和LGM-J16归为一类,为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杆菌,可初步判定为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菌株LGM-D3、LGM-D10和LGM-D12的核酸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初步判定为Clostridium tertium.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丁酸产生菌株位于不同的分类簇内,体现了肠道内丁酸产生菌的多样性。